神秘山洞锁传奇碧海潮生“侠客岛”
很少有这样一座岛,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传说不断、故事不断。刺秦失败,燕太子丹于此避过难;远征辽东,唐太宗于此避过雨;有武侠迷突发奇想,居然“考证”出,这里是金庸笔下大名鼎鼎的“侠客岛”!
传说姑且听之,故事仅供参考,但这座海中小岛的来头着实不小。此岛是辽兴宗御旨赐建的海中佛国,是大元朝遐迩闻名的养马地,是明清宁远血战重要的分战场。岛中残存的千年柱础,比辽帝陵的柱础直径还要大!当年上万明朝兵民血染的军粮城,遗迹犹存。此岛直通山顶的神秘山洞,随处可见的菩提佛树,迄今悬谜待解。这座风光旖旎的小岛有过好几个动听的名字:大海山岛、桃花岛、菊花岛,现在它叫觉华岛,以此纪念千年前于此建庙修行的觉华大师。
此岛隶属今葫芦岛市,距历史名城兴城仅数里之遥,这里海水清澈、空气透肺、景色怡人,海鲜有的是,且随便吃,当地人戏言:吃海鲜,等同“艰苦奋斗”。
觉华岛唐王洞前的唐太宗塑像。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张松摄
据考古学家冯永谦考证,九鼎洞前倒伏的大石是古代典型的“大石棚”式建筑。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张松摄远眺觉华岛。冯永谦摄
觉华岛的唐王洞,据传燕太子丹曾在此洞避难,唐太宗曾在此避过雨。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张松摄
刺秦失败太子丹避难“桃花岛”?
唐代,此岛名为桃花岛。暮春三月,桃花吐蕊,过往渔樵望之神醉,赞曰“桃花岛”。有传说称,燕太子丹当年刺秦失败,被秦将白起率兵追杀,情急之下乘“一瓣桃花”渡海登岛,方躲过一劫。
或许,太子丹所乘之舟,是一形如桃花瓣的木舟?有人分析,这所谓的“桃花舟”之说未免有美饰之嫌,可能就是一个树槽子。伐倒一棵大树,将树瓤抠空,下水后若能浮起别左右乱晃,即为船。若果真如此,足见太子丹逃亡之旅的狼狈。而这假想中的“桃花舟”与真实的“桃花岛”间,实不知暗藏几何关联?
那么,太子丹是否避难桃花岛?或者说,在他的逃亡路线中,有无可能选择与桃花岛擦肩而过的“傍海道”呢?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下荆轲刺秦失败后留下的遗言: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此语一出,无异将太子丹乃刺秦主谋的幕后身份告白天下,等于直接宣布了太子丹的死期!
噩耗传来,燕王喜与太子丹自知大祸临头,父子俩匆忙逃离都城“蓟”,奔往襄平(今辽阳)避祸。燕国的都城蓟最初在今河北省保定市的易州,后迁至今北京市房山区的琉璃河一带。太子丹逃亡襄平,当时大体有两条路线,一是从今北京地区出发,过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进入今辽宁的北票、朝阳,顺大凌河谷经义县,直奔襄平。但此路绕弯且行期偏长,途中势必凶险万端,太子丹选此路,实非上策。
另一条路,是从燕都启程,直接进入辽西走廊,由绥中、兴城一线奔赴襄平。这条路(史称“傍海道”)在战国时代尚未成型,时常受海潮侵袭,史载“深不载舟楫,浅不通车马”。此路距襄平目的地较近,难在路况糟糕。不过,凡事有弊亦有利,太子丹紧急逃亡,脱身迅速,而尾随而来的秦军大队人马,辎重繁多,在有如烂泥塘般的傍海道前,难免一筹莫展。因此,且近且泥泞、却足可甩开汹涌追兵的傍海道,当属太子丹最佳的逃亡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