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学的物流工程并不是最炙手可热,但在学习之外他以兴趣培养特长,用专利发明奠定创业基础,最终很好地与专业相结合,成立了公司,把自己生产设计的产品卖到了海外。他就是黑龙江工程学院2014级毕业生——贝振权。
参加科技社团连连获奖
在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四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找到了正开会的贝振权。虽然才刚满23岁,但在同学面前,贝振权已开始显露超出同龄人阅历的精干和敏捷。
“2010年刚上大学时,我挺迷惑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到物流行业做管理或规划,而我的兴趣在电子学科,感觉差了点什么。”贝振权说,这一切都被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崔宏耀看在了眼里。崔老师观察到这个学生在其他课上表现平平,在实验室时却神采奕奕,动手能力颇强。经了解,他得知贝振权上中学时就能焊接无线麦克,用收音机传声。于是,崔老师找到贝振权:“既然你的兴趣在电子,我觉得你很适合做物流设施设备的设计,正好可以参加学校的科技协会,相信你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专业的学习重点在过程和积累,从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出来,你的路会很宽阔。”
“我真的是被崔老师一语点醒了!”贝振权兴奋地说。在大一下学期,贝振权加入了睿龙科技协会,找到了和自己学科相结合的兴趣点:2011年他和同学参加了“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并获得了东北赛区第二的成绩,同年的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他们获得了第13名。科技创新的成就感为贝振权在学习上增添了信心:大学四年,他获得奖学金5次,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项目2项……
在专利发明中发现商机
2012年,在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智能自动车库泊车系统设计》后,贝振权对泊车所用的轮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设计了新型的物流包裹分拣机,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全向分流导向输送机》。很多人在看到他发表在杂志上的设计制作工程后,纷纷来电表示想购买他的全向机器人及配件。
“这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在国内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创客’,他们爱好机器人、热衷DIY,而他们所需的配件市场还未被开发,市面上流通的制作示例比较少。如果单纯依赖国外进口配件价格又比较昂贵。”为能让和自己一样的“创客”用到价格便宜的国产配件,贝振权联系了厂家,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型号的全向轮,在网络上开始了他的卖“轮子”生意。
除了卖“轮子”,贝振权还推出了自己设计的控制器以及扩展应用板,在短短几个月内,销售额已突破万余元。
可是,由于对市场的估计不足,贝振权积压了部分产品,占用了很大一笔现金流,自己连吃饭都成问题了,幸好后来承接了几个单片机开发的小活,以及同学家人的援助才缓解了资金压力,“有同学劝过我放弃,见好就收吧,但我就是想做好,想坚持。为了梦想,我不愿放弃。”贝振权坚定地说。
订单由罗马飞到哈尔滨
在几次的成功和失败中,贝振权也在总结经验和教训。“我的强项是设计和创新,弱项在资金和企业管理。”贝振权的经验告诉他,想要实现理想,必须“聚众人之力”。于是,在大家都在毕业前到处找实习工作的时候,他却“不务正业”,挨个游说实验室的同学,希望有人能入股自己的事业,一起研发、销售。最终,他成功“忽悠”来两名股东。
王赢凯是贝振权的搭档之一,擅长财务管理。他也曾是贝振权的实验室搭档。“本来我已准备好要去保险公司工作,小贝三番五次地找我谈,跟我说就业形势,说创业理想。我一想,与其找个不对口工作,不如自己做一番事业,于是我就投了钱,准备大干一场!”虽然只是轻描淡写,也确实道出了毕业生们的心情。在开公司前,贝振权也曾想过找工作。
“今年初我也在公司实习过,但我感觉打工不适合我。”贝振权说:“我是需要被激发的人,需要自由创意,我怕在公司工作兴趣和理想会被渐渐磨没。”今年四月份,教务处刘老师介绍他入驻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第一年租金全免的创业政策下,贝振权顺利地开展起了业务。
“原来我没想过要把产品销到海外。”贝振权开心地说:“今年2月份的一个晚上,网上忽然来了订单。”贝振权一看,居然是来自罗马的客户,要向贝振权买几个全向轮做模型。这一次交易让贝振权深受启发:这一行业的空缺原来不止在国内,国外亦如此。
结束采访时,贝振权又接到了香港的订单。他说:“希望我们设计制作的产品能遍布全国甚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