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重庆晨报公众调查中心联合重庆立信市场研究公司“调研吧”网站与重庆晨网,对1023人展开的在线调查发现,45%的受访者后悔读自己所学的专业。受访者中,已毕业的大学生占80%,在校大学生占15%,应届大学毕业生占5%。
三成受访者凭感觉填志愿
沙坪坝区某私企职员刘颖,在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选择的都是听起来很酷、很时尚的专业。但走进大学才发现,很多专业完全不能仅凭字面意思去理解和猜测。身边许多同学都是懵懵懂懂地选专业,结果并不如意,想通过转专业或考研来“改变命运”。
在一家国企做主管的林殷认为,很多人对专业的理解存在诸多误读:一方面,对部分专业存在刻板印象、一知半解,比如觉得读社会学就是去居委会工作,读管理的一毕业就做领导;另一方面,一些人受身边人甚至影视剧影响,执着于法律、生物工程等所谓“热门”专业,但这些专业已连续多年被亮红牌。
本次调查中,过半受访者(51%)承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大家是凭借哪些因素选择专业的呢?排在首位的原因是父母期望和他人建议(38%);其次是觉得就业率高(35%);甚至有三成人是凭感觉进行填报。
其他因素还有:投资回报高(16%)、招生人数多(10%)、学科排名靠前(12%)等。不过,也有三成人是凭个人兴趣进行填报。
认为“回报率低于期望”
在林殷看来,即使就读再热门、就业率再高的专业,只要没兴趣,可能就会是一生的负担。比如,很多人羡慕他读的动漫制作专业,但他偏偏不喜欢,毕业时拒绝了所有相关行业工作,一度让他与家人的关系陷入冰点。
调查中,45%的受访者后悔读自己所学的专业。究其原因,近四成人(39%)直指“不符合个人兴趣”;38%的人觉得“回报率低于期望”。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教师聂树平坦承,自己的学生中,就有不少人存在“专业困扰”。他认为,现在很多人,包括教师和家长,好像更在乎高考这“临门一脚”,而对“之后的事情”欠缺长远考虑。其实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存在很大关系,考生应早一些考虑职业兴趣与发展问题。
选专业时眼光要放长远
调查中,71%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口很重要。但是,49%的人所学专业与当前工作关系不大;其中,24%的称“完全没关系”。
重庆智成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专家王浩指出,“专业对口”虽然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这一矛盾不是特别突出。很多单位更看重大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等。所以,大学生对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不必过于焦虑。
此次民调显示,如果时光倒流,66%的受访大学生希望重新选择专业。
王浩建议高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把眼光放长远,除了要理智对待当下所谓“冷热门”专业外,还可以关注一些与未来五到十年里发展空间广阔的新兴产业相关联专业。
如何避免选错专业?60%的受访大学生呼吁打破“一报定终身”,先上大学后选专业;50%的建议建立权威平台,让考生准确了解专业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