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沙龙上,读者们带来了自己珍藏的不同版本的《平凡的世界》纸质书,也有人带来了电子版。
有人聊起了和路遥曾经的相遇,大家都很感兴趣。
这一次,我们重新踏上旧日的路与路遥再次相遇,一切过去的感情又逐渐活在心里,而使我们心紧的是曾经熟悉的震撼,为了回忆中的忧伤真想吐出一声长叹……
6月11日晚上,在市图书馆有一场关于路遥和《平凡的世界》的读书沙龙,围坐在一起的书友们是衢州日报读书沙龙举办以来年龄跨度最大的一次。这群安静的“40后”“50后”乃至“00后”们聚在一起,谈论着《平凡的世界》给予自己的感动,这大约也是对路遥另一个侧面的注解——20余载的岁月,丝毫没有磨灭人们对一位精神园丁的怀念。
“《平凡的世界》我读过至少10遍。”在文学爱好者徐路楣眼里,这是一部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展示的是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我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阅读这本书时,都有着不同感受。”
徐路楣说,《平凡的世界》给她的震撼很强烈。“我不仅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感染,心境随着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命运而起伏,时隔多年,再读《平凡的世界》,有了如隔世看昨天的感悟。就像我们原本走过一片花海,没有感受到旖旎和伟岸,而当站到对岸回头时才忽然发现,风景原来是那边独好。”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与徐路楣一样,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们对于《平凡的世界》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说,因为觉得这本书实在太好,还推荐给了13岁的女儿,“女儿也把书看完了,我们还会一起讨论了书里的许多情节以及主人公对爱情、对人生的追求。”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他那么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不息奋斗的人民。老读者姚肇鸿就曾在西安见过路遥一次。“我和路遥是同龄人,我知道了他的人生经历后,也很钦佩。”姚肇鸿说,来参加读书沙龙,也是想向鼓舞了一个时代的路遥致敬,“路遥是一位根植于黄土地的作家,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面貌,他比谁都了解,那一汪苦水就流淌在他的血液里,苦难土地上农民的挣扎和最底层人民的绝望、希望和奋斗,都几乎和他同步在书写着沧桑。”
“平凡人民就像古老的黄河,尽管大山峡谷不断阻挡,然而它总能川流不息。”同样看过《平凡的世界》很多遍的毛肖帅,带着儿子参加了读书沙龙,“我在书中看到了小人物的挣扎和对感情、对爱的无奈与妥协,它是我看过的语言虽然平实、感情却最为浓烈的经典小说。”
时光静静流逝,岁月是一柄苍穹利刃,斩断人类一切活泼的青春、美丽的容颜;而文学是一汪自古清澈的泉水,让人们有一个地方可以看见岁月倒映在水中的传奇和不朽。为了使世人饮得一口净化心灵的泉水,路遥自愿甘当一名默默的掘井者,直至倾注毕生心血。在浩如烟海的追忆文章中,已不可能有人否认路遥为时代留下的财富是何等宝贵。然而,路遥留给世人的价值,更不仅仅是他过去令人震撼心灵的作品,还有在每一个有志青年心中点燃的熊熊火焰。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一切将逝去……如苹果花丛的薄雾,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读书沙龙就要结束了,有人轻轻读起了叶赛宁的这首诗,而我们也相信,路遥的作品不仅显示出了它独特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所经历的那种困苦的生活以及高居其上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