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浙江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也标志着浙江将无人岛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杨伟华直言,《管理办法》为海岛开发提供很多的规范支持。但现实的情况是,对海岛有兴趣的人不少,可真正能够接受在原始的基础上开发海岛的人并不多。
无人岛投资此前已开始数年,为何至今不温不火?巨大的资金投入、漫长的回报期,以及充满变数的建设过程都成为了“拦路虎”。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直言:“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心理准备,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浙江3年只拍出一个海岛使用权
浙江拥有无居民海岛2639个,2011年公布的首批可以开发利用的有31个,主导功能包括旅游娱乐、工业、渔业、公共服务等,其中可作旅游娱乐用岛的只有12个,大羊屿就是其中之一。
在大羊屿成为“明星”的前3天——2011年11月8日,国内首张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书“花落”宁波市象山县的旦门山岛,不过旦门山岛并不在31个名录当中。
旦门山岛的自然形态面积有1.018平方公里,在1999年就已开始被开发。宁波龙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益民在补办手续、补交了344万元使用金后,取得了旦门山岛50年的使用权,成为首个被法律认可的“岛主”。根据《旦门山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到2020年前,将投资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沙滩高尔夫、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
与首个被法律认可的“岛主”不同,宁波高宝拍得的大羊屿,是31个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目录公布后,首个公开拍卖出让使用权的。
两张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全部花落象山。
近几年,特别是《浙江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实施后,到象山咨询、考察无人岛的个人和单位不在少数。就在前两天,还有东北的商人在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商谈购买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事宜。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俞明泉告诉记者,他们也是打算开发无居民海岛做特色旅游项目的。
咨询的人不少,可真正希望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开发海岛的,并不多。
浙江民营资本曾经被海岛所“伤”
有人说,大羊屿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因为它承载着民营资本结束观望落向实地的希望。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浙江的民营资本相当的充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们已经挖掘了可以赚钱的角角落落,很多领域都出现了饱和的状态,民营资本急需一个新的“出口”。于是,有人将目光落到了浙江海域里众多的无居民海岛。尤其是首批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单一公布,曾一度被叫停的海岛开发再次成为热土,浙江民间的资本对无人岛的热情被重新点燃。
不过,目前的热度只能称得上观望,因为民营资本也曾被海岛所“伤”。
10多年前,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和温州的几位企业家看中了温州洞头县的大门岛,“那里有温州最好的沙滩。”按照周德文他们的计划,大门岛会被开发作为旅游休闲度假用。
“当时岛上没有水,没有电,像样的码头也没有,一砖一木都要新建。海岛开发成本要比陆地上开发高出几倍。”周德文说,连续开发了3年,仅初期投资就有3000多万。可问题又来了,“季节性太强,冬天严寒,谁到岛上玩啊。”
大门岛的项目虽然在运营,可收益与投入的差距甚远,周德文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说过,“投资海岛仅适合有梦想的人!”
曾经被称为“温州第一女岛主”的陈晓娴,也是怀揣着“岛主”梦踏上竹屿岛的。2004年她与洞头县政府签订协议,租赁竹屿岛5年进行保护开发,主要做旅游娱乐项目。
那5年,陈晓娴也是饱尝无人岛开发利用的艰辛,累计投入的300多万像是从指缝溜走的细沙,毫不见踪影。竹屿岛迄今唯一一笔的数万元收入,还是在2006年不到半年的试营业期间的门票所得。此后,就一直处于歇业状态。
直到2009年,洞头县政府开始与陈晓娴讨论退出事宜,陈晓娴才结束了这场“岛主”梦。
●说法
专家: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这些年来,浙江海洋学院教授崔旺来一直在研究无人岛的开发建设,还曾经参与浙江省无居民海岛估价规程的制定。他认为,在我国海岛开发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比较脆弱,“水、电、通讯和交通等基本要素都没有达到,这就为开发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海洋学院的赵昇教授也指出,以往一些海岛的开发都是比较粗放的,开发者对海岛的环境破坏得比较严重,《海岛保护法》中对海岛、海域环境的保护都比较重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人是逐利的,在开发成本与回报之间衡量后,很少人会愿意在这样的约束下进行海岛开发。”
“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使用还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摸索,开发者观望的态度也能够理解,不过相信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总体布局,这些无居民海岛的价值都会有所体现。”崔旺来建议政府应该协助开发者,或者是加大对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服务的力度,以降低开发成本,让更多人有信心投入到无人岛开发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