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国际金融
程实:为什么美国经济没有增长“底线”?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5-25 11:29:51
    美国人不太Care季度增长率,没有设定一个具体的增长“底线”,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没法要。其次是不重要。再次是没必要。

  ——“盛世微言”系列之一百三十一

  如果数据也有“操守”的话,那么,美国经济增长率应该是最没“节操”的一个了。要是抱着紧盯增长率的习惯去看,你根本搞不清美国经济究竟是好是坏。这不,2014年4月末公布的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是0.1%,而上一个季度是2.6%,上上一个季度,则是4.1%,光看数据,半年之前还是火焰,半年之后就变成了海水。更有意思的是,季度增长率都跌了4个百分点了,山姆大叔们似乎却一点也不着急,要知道,美国经济1947年以来的平均增长率不过才3.3%,为什么美国经济一点增长“底线”都没有?

  是美国人太过神经大条吗?肯定不是,经世济民之事对谁都不是小事。是美国人太富所以不在乎吗?那也不至于,毕竟美国才刚刚走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仔细想来,美国人不太Care季度增长率,没有设定一个具体的增长“底线”,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没法要。设定具体的“底线”增长率,是一个技术活。从技术上看,这个数值几乎无法确定,原因很简单,美国季度增长率波动太大。为什么波动大?不是因为美国经济起伏太大,而是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的美国经济季度增长率是一个环比折年率。环比折年率和我们经常看到的同比增长率是两个概念,前者的基数是上个季度,后者的基数是上年同一季度,也就是说,前者反映的是一个季度间的经济变化,后者则是一年之间。现实中,实体经济运行一方面长期是带着增长本能的,另一方面短期则充满不确定性,时间越短,增长率的波动性就越大。在1947年以来的268个季度中,美国经济季环比增长折年率有39次出现负值,同比增长率却只有32次。所以,对于习惯用季环比折年率来反映经济增长态势的美国而言,没法设一个底线,数据波动太大,以至于底线设置得再低都会时不时被击穿,反而会给政策制定者带来误导,也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市场恐慌。

  其次是不重要。美国经济没有设置一个增长“底线”,是因为对美国经济和美国社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增长,而是就业。增长不是必然带来就业,单纯设置增长底线,可能会导致政府政策重心对就业这个单一目标的偏离。与其绕一个弯,不若直入主题,所以,美国就业市场变化才是最受政府、市场和民众关注的。这种特别关注自然带来了信息获取的迫切需要,而美国就业市场的数据是十分丰富的,各种统计口径、各种经济含义的就业数据都有,以至于这些就业数据本身就形成了一个“道德约束网”,也就是说,不管经济增长率是高是低,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总是能够得到反映,做不得假。如此背景之下,有没有增长“底线”就不重要了,只要就业持续改善,经济增长率单个季度低一点也没问题。事实上,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0.1%的羸弱增速没有引发市场担忧,美国股市还是可劲儿在涨,根本原因就是4月美国失业率从3月的6.7%大幅降至6.3%,令人振奋。

  再次是没必要。“底线”,本质上是一个警戒线,设置“底线”的意思是,一旦经济增长低于这条线,政府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就要有所作为,防止经济继续恶化,防止老百姓的生活和福利受到影响。对于美国而言,设置增长底线是没必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警戒线”是内生的,不必人为制造。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消费驱动的经济,消费则是民众福利的基础,如果美国经济真不行了,那一定是消费出了问题,而只要消费出了问题,美国民众一定不会无动于衷,政府自然能感受到社会压力,压力之下则必须要有所作为。实际上,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这么低,美国政府却没有明显的救助刺激行为,核心原因就是美国消费依旧强劲,只不过是出口、政府支出和投资对增长带来了临时性的拖累,所以增长率低一点也没有大危险,没必要担惊受怕。

  从这三点看,美国经济没有设置增长“底线”,是可以理解的,这和统计方法、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有关,和有没有国家经济安全思维无关。从美国看中国,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于经济结构转变中的中国而言,设置一个和“保就业、惠民生”密切相关的增长“底线”,则是非常必要的。

来源: 东方财富网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