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5月23日讯 (通讯员孙菊红记者何俊)近日一则宁波大红鹰学院等15所浙江高校面临“本转专”的消息在网络热传,由此引发了一些师生的不安、焦虑和惶恐。对此,省教育厅获知情况后,及时通过其门户网站和“教育之江”官方微博,对此事予以了回应,称“现有的本科高校,不会转为专科学校”。尽管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未经官方权威发布的消息,引起强烈的“共振”。
职业教育=专科教育?认知偏差致“本转专”误读
消息的源头,最早是来自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今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一次发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
5月10日,国内一家媒体跟进报道称:“‘本改专’与日前国家教育部透露的改革方向相似: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而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
随后就有网友按此说法进行归纳了浙江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高校名单,以讹传讹,出现了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嘉兴学院等15所高校名单。
对于这次失实的网传情况,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认为,不排除一小部分人本身可能不太关心和了解高等教育,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但更重要的是全国近年来有较多新建的本科高等学校,这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战略转型,关系学校转型发展,更关系到师生未来。
“与此同时,这也表现出我们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想当然的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专科教育’。”他指出,“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今后还会向研究生层次拓展。”对于职业教育应该有一种正确的认知。任何一个人都在从事一种职业,从广义上来说,人才培养也是一种职业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关注职业技能,更要关注职业素养、创新精神、价值追求等综合品质。
学术型OR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面临现实选择
“引导推动部分新设本科高校逐步转向职业技术教育,这是国家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需要,是经济社会提升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浙江省教育厅计财处副处长张悦看来,教育部倡导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主要是针对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定位不准、就业率不高等问题,引导部分本科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从而破解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难”和“技工荒”困局。
“除此之外,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大量的专升本学校事实上已有相当一部分面临招生困难,生存危机恐怕也是一个无形助推。”省教育评估院副院长龚姚东补充,“大量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率与高职院校相比,经常要逊色些。”
省教育评估院开展的2012届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数据分析显示,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受雇工作、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方面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在离校时和毕业一年,2012届毕业生中高职高专的就业率也比本科生要高。此外,根据统计,我省本科就业竞争力最强的专业前十名中,绝大多数为职业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如治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事实上,并非只有浙江如此。《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2013年地方本科院校初次就业率仅为75.4%,低于重点本科的75.5%和高职高专的78.1%。
如何破解现实困局?2013年1月底,教育部启动了旨在探索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2014年,“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被写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4月底,教育部在河南驻马店市召开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最重要的议题就是研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
重实力OR拿文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打通“壁垒”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高校根据区域产业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提出把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在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与尝试。”作为首批申请加入到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35所高校之一,宁波大红鹰学院副院长王云儿告知记者,该校正在着手制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不但专门出台了《应用型教师论证、考核办法》,而且新成立了“创业学院”、“大众商品商学院”、“微学院”、“家庭财富管理研究院”等4个与浙江特别是宁波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学院,从招生环节就将体现它的应用技术型特色。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就经历了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开始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公认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为例,该国有着闻名遐迩的高等教育“双元”结构体系,引入国际通行的三级学位体制,应用技术型大学有着与综合性大学同等效力的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而荷兰应用科技大学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结构调整及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愿望日益迫切等众多因素推动下迅猛发展,成为欧洲科技大学发展的典型。
“欧洲高等教育发展很值得我们借鉴。”在龚姚东看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高中教育(含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等各类彼此“壁垒森严”,而现在的改革方向,实际上是国家层面对“打通”这一阶层壁垒的一大机遇。“‘打通’是国家的努力,而‘转型’恐怕就要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认识以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张悦同样认为,“路径选择上应该是政府引导、学校为主、协同推进,不能由政府强制一刀切。”而网友@如来意合则这样写道:“本也好,专也好,作为家长要正视的问题不是这个文凭的红印,而是孩子出校门要立足社会的能力。作为学生要重视的不是在本或专的环境里度日,而是三四年的青春如何珍惜,学到为人处世、专业知识等真本领。”要做到这一点,恐怕中国高等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