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邛崃市,赵庆珍搂着妈妈程秀莲,母子俩脸上满满的幸福。
为了妈江苏人邛崃安家
这漫长的21年,他很少回老家江苏,每年探亲假回去,也是待两三天就赶到邛崃。找女朋友,他一定要找邛崃本地的,“那里是我的家,要找个离家近的。”转业后,他选择回邛崃工作,一家人终于团聚。
为了儿借钱也要买套房
她想让他每次回来都有个安稳的住处,于是用亲生儿子的抚恤金,加上向亲友借来的钱买了套房子。她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孙子出生后,一直是她在带,上幼儿园、上小学,也是她在接送。
替身亲情这个周日就是母亲节了,
程秀莲说:我是最幸福的妈妈
儿说:“21年前做出这个决定时,就想好了是一辈子,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否则会于心不安。父亲毕竟还有两位兄长照顾,而她只有我。”
妈说:“儿子意外去世让我痛不欲生,没有他,我可能活不下来。老天终归还是发了慈悲的。虽然是个组合家庭,但我们比很多家庭都幸福。”
往事
他本名赵庆珍,43岁,江苏徐州人,在邛崃工作、安家。不过,母亲、长辈却都叫他“义江娃”。实际上,赵庆珍与母亲程秀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原是他在空军学院上学时好友余江的母亲。
1993年,余江因飞行事故去世,留下一个万念俱灰的母亲。赵庆珍毅然决定代替战友照顾母亲。程秀莲为他取名“义江”。为了这个约定,赵庆珍将远在江苏老家的父亲托付给两位兄长照顾,自己以邛崃为家,在这里娶妻生子,至今已21年。
一本旧相册记录一段手足情
一本泛黄的相册,赵庆珍珍藏了20多年。那些旧照片上,他和余江都还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英姿飒爽。
1989年8月,高中毕业的赵庆珍被当时的空军第二飞行基础学院录取,成绩全班第一。他离开老家江苏徐州铜山县,独身来到位于河北的学校。走进宿舍,一名个头跟自己相仿的小伙子笑着上前打招呼,他就是余江,17岁,全班最小。
没过多久,两人一起被选入示范班。余江文科特别好,赵庆珍理科好,两人一起上文化课,一起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理论学习结束后,两人又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空军第六飞行学院继续学习,成为两名战斗机飞行学员。
4年里,两个青年结下了深厚友谊。“我和他最投缘。”赵庆珍说,那时的他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余江没有父亲,而赵庆珍幼年丧母。两人约定,等毕业之后一定要去同一个地方,互相有个照应。
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毕业那年,1993年8月23日晚上的夜航训练,余江驾驶的战斗机在返场途中意外撞山,机毁人亡,后被认定为烈士。
一声“妈妈”替好友尽孝21年
就在余江出事前半个月,在邛崃做小学教师的母亲程秀莲趁着暑假,到学院探望儿子。回邛崃没多久,程秀莲接到通知:儿子重病垂危。“离开时他好好的,我当时就估计出事了。”程秀莲说。她立即赶往学院,得知儿子去世的噩耗当场昏厥。看着欲哭无泪的余妈妈,赵庆珍说自己仿佛被抽掉了魂魄一样,再想到余江生前曾说过的话:想尽快工作、赚钱,把妈妈接过来享福。他心里便萌生了一个念头:代替余江,做余妈妈的儿子。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家中的老父亲、两位兄长沟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那一天,他终于走进余妈妈暂住的招待所,走过去握住她的手说:“弟弟走了,以后我当你儿子吧。”
程秀莲震惊之余,婉拒了。但没想到,余江三番五次地提出这个请求,一次转交余江遗物时,程秀莲再也坚持不住,哇一声哭了出来。跟亲属商量后,她答应认他当干儿子。有人让他喊“干妈”,他扑通一声跪下:“妈”。他说,她就是他的亲妈。
按照风俗,程秀莲给赵庆珍取了新名字,叫“义江”。她解释说,一为他是余江的义兄、自己的义子;二为他替余江承担尽孝的义务;三为他认亲的义举。
借款买房给儿子一个家
当年10月,赵庆珍毕业后分到武汉,每年探亲假他都乘火车回邛崃“老家”。
作为单亲妈妈,程秀莲此前一直住在学校宿舍。余江去世后,程秀莲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办理离休,借宿在亲戚家。1995年,程秀莲想让儿子每次回来时都有个安稳住处,于是用余江的抚恤金,又向亲友借了近两万元买了一套房子。这一切,都是瞒着赵庆珍完成的。那些年,赵庆珍常提出要承担家里开支,她反复拒绝:“我有退休金。”
后来,赵庆珍到了该成家的年纪,坚持要找邛崃本地的女孩,“那里是我的家,要找个离家近的。”经人介绍,一个邛崃女孩走进了赵庆珍的世界,经过两年多的恋爱,2000年他们结婚了,第二年有了儿子。2007年转业后,赵庆珍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回邛崃工作,一家人终于团聚。
这漫长的21年,赵庆珍很少回老家江苏,探亲假回去,也是待两三天就赶到邛崃。父亲、大哥相继去世,,赵庆珍也觉得很愧疚,“不过,父亲毕竟还有两位兄长照顾,而她(程秀莲)只有我。”
赵庆珍的老家在江苏徐州农村。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致电其二哥赵庆珠。
“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怪过他,他做得对。”赵庆珠说,实际上,父亲在世时也很想念三弟,长时间得不到他的消息就会紧张。但有一次,三弟休探亲假回了徐州,才待了两三天,父亲就说,你赶紧回四川照顾你那个妈妈吧。
现在
每天回家吃午饭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邛崃,在赵庆珍的工作单位见到了他本人。同许多转业军人一样,43岁的他身姿挺拔,不善言谈,表情里甚至带着些羞涩。
“我说不出来什么。”提起替友尽孝这件事,他反复称自己不擅长表达。只说,21年前做出这个决定时,他甚至没有经历犹豫的过程,就是认定了,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否则会于心不安。
他说,妈妈对他就像对亲儿子,衣食住行上把他当小孩照顾。他早些年喜欢吃辣椒,她就每餐必备,假期结束时还给他带两瓶。儿子出生后,一直是母亲在带,上幼儿园、上小学,也是母亲在负责接送。这让幼年丧母的他,感受到了母爱。
现在,他工作地点离家不远,妻子是中学教师,儿子在同一所中学读初一,一家四口每天都能一起吃午饭。赵庆珍觉得,这就是难得的幸福。今年,母亲的70大寿就要到了,他们准备宴请朋友,为母亲做寿。
程妈妈说:没把他当替身把他当我亲儿
21年前义江娃提出认我当妈妈,我不同意,我不能耽误人家。他三番五次地提,我被彻底感动了,答应了。我失去了我的儿,上天又给了我一个儿,原本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慢慢才觉得,终归是发了慈悲的。
他在武汉时,每月给我写两封信,每次探亲假都会回到我身边。每年母亲节,他们夫妇都会给我买东西、拿钱。江娃去世后,我打算跟着他一起去了,是义江娃让我重新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有一年他陪我过年,我煤气中毒,他撞开门送我去医院,一直守到当晚10点过才吃上“早饭”。街坊邻居、老同事都跟我说,很多亲生的儿都做不到他那样细心。你看,我现在身上的衣服都是他买的。
他跟着我走亲戚,江娃以前喊啥,他就喊啥,大家都把他当成亲人。他只比江娃大一岁,身材差不多,身上带着江娃的影子。但这么多年,我没有把他当成江娃的“替身”,把他当成我亲儿。我们一起去给江娃扫墓,我告诉江娃,我又有了儿子,对我很好。
义江娃的家人也很好。2002年我们一家四口去了江苏,临行前,他嫂子几次打电话过来让我穿多一点,那边冷。他的父亲握着我的手说,我这个幺儿就是你的儿。
我们没发生过大矛盾,顶多就是为了孩子教育和他抽烟喝酒吵句嘴,转身就忘了。有次战友来邛崃,他醉得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打了7针醒酒针。当时我吼了他,他以后就不怎么喝酒了。
人家都说亲情亲,我觉得人间真情比亲情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