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光谷地铁站地下通道堵爆 10分钟400余人翻护栏过街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5-04 09:04:23

  昨日18时18分,光谷广场民族大道口,一位背旅行包的行人翻越护栏。记者苗剑摄

  信号灯的缺失给了横穿马路者更多的机会。

  昨日18时19分,光谷广场民族大道口,人行地下通道里依然人头攒动。

  武汉光谷地区精英荟萃、商贾云集,一直是各路淘客、吃货、旅游者的聚集地,而这里尤以光谷步行街为最。然而,对接地铁光谷站与步行街的唯一一条最近地下通道,却承担不起2号线为它带来的巨大客流——乘客出了地铁口走地下通道——太挤;抄近路翻护栏与车争道——太险。各位地铁达人,你们面对此现象有何高招,欢迎加入我们的晨报光谷站铁丝圈说说您的看法。

  怪现象

  出地铁弃通道横穿马路

  光谷地铁站每天有九万人的客流量。从地铁2号线终点站光谷站下车,大部分人都会从C站口出站,再通过下穿民族大道的地下通道,前往光谷步行街方向。

  2日上午,记者来到光谷广场,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很多市民宁愿选择从地面横穿马路、翻越护栏,也不走这条地下通道。

  10分钟400余人翻护栏

  上午9点半,光谷资本大厦一侧的人行道边,与花坛连接的隔离护栏被人打开一个口子,不少市民从此进出,横穿民族大道与光谷转盘处的路口。记者掐表,10分钟,400余人翻护栏。

  早上9点37分,位于资本大厦一侧的隔离护栏,仅3分钟就有56人从护栏豁口进出。后来,来了一位协警,他拿出老虎钳,麻利地把被拉开的护栏用铁丝拧紧。“为什么这么多人走行车道?”“这么多人我哪管得住?”对马路中央隔离带的护栏被挪开一条豁口一事,一协管员坦言,是前一天光谷人流量太大,管理部门怕地下通道发生踩踏事故,无奈掀开了栅栏放行人流。记者在现场发现,协调该路口的唯一一个交通红绿灯是坏的。

  探访

  带刺植物无法阻止的穿行

  10点左右,又有一位园林工人拿着软铁丝、老虎钳等工具对护栏缺口处的绿化带进行加固和保护。记者观察,这个缺口处周围的植被有的被折断,有的甚至被踩死了。园林工人称,绿化带是经过专门设计的,外围种植的是一种带刺的植物,内部种的是一些比较普通的植被,目的就是以防路人直接踩踏花坛,走到车行道上。

  虽然园林部门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但这些植物还是难逃厄运。五一前刚刚更换的外围带刺植物,短短两天已有一棵被踩踏得面目全非。

  护栏白漆都被蹭掉了

  靠近光谷资本大厦附近,近10米的护栏上白漆已被蹭掉,顶端被磨得锃亮,底部上都是鞋印。在跨栏人群中,有花甲老人、三四岁的孩子,甚至还有穿着短裤和裙子的女士。不管是穿着平底鞋,还是高跟鞋;不管是短裤,还是长裙;不管高矮胖瘦各型各色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越过护栏。

  绕行过街约需15分钟

  地下过街通道拥堵、地面过街人车抢行危险,过街还能有其他法子吗?昨天记者“舍近求远”尝试了另外两种绕行线路,过街环境相对安全,从地铁站绕行到光谷步行街约需15分钟左右。

  方案一

  绕行鲁巷广场

  避C口走E口过2座天桥

  记者从2号线光谷广场站E口出站,往鲁巷广场购物中心方向步行,通过珞喻路鲁巷广场地下人行通道。该通道比民族大道地下过街通道宽3米,同时段客流却比其少了一半,走起来十分畅通。

  记者随后从光谷国际广场,通过鲁磨路、广场转盘东道口的2座人行天桥,来到光谷步行街。这种围着转盘反向绕行法全程耗时约15分钟。

  方案二

  沿着民族大道

  上行500米过斑马线回转

  记者来到2号线光谷广场站C口,此时该出入口客流已较为密集,民族大道过街通道已有排队进入的趋势。记者绕开过街通道“曲线救国”,沿民族大道直走约500米,才看到一处过街斑马线,此处有红绿灯,过街时相对安全放心。

  记者从民族大道斑马线过街,折返至光谷步行街,全程耗时约17分钟。

来源: 武汉晨报 作者: 记者 丁宣陶 常宁 舒翔宇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