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首选方式。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市目前适龄儿童的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8%—99%。
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主题是“接种疫苗,保障健康”。据统计,由于疫苗的有效阻断,我市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明显下降,由2001年的102例降至2013年的1例。
此外,自1992年以来,我市再没有发现过白喉病例;流脑、乙脑发病率下降了90%,其引起的智力残疾儿童几近绝迹;百日咳、破伤风等儿童常见病已非常罕见;麻疹的发病降至2/10万;而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甲肝,20岁以下人群已无人发病。
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近年来接连曝光的“问题疫苗”事件,更让疫苗遭遇了信任危机。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表示,获得批准上市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但因个体差异,可能会使极少数受种者发生异常反应,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产生严重异常反应的情况更为少见。
“不过,当孩子身体有恙时,应在接种前主动向医生说明,确认是否可以接种。”工作人员表示,除接种狂犬疫苗外,接种其他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禁忌症包括正在患有严重器官疾病,尤其是处于活动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发热;对疫苗成分过敏等。免疫缺陷儿童不能接种活疫苗。
目前,未能及时接种的主要是流动儿童。记者了解到,儿童预防接种实施属地化管理,由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因此,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一样享受免费预防接种政策。
从2014年起,我市已逐步开展接种提醒短信服务,即家长在孩子接种前会收到提醒短信。工作人员提醒,家长要给接种医生留下正确的手机号码,如果换号码请及时与接种医生联系。
-链接疫苗的分类
目前,按照付费情况,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目前我市共有一类疫苗11种,即儿童从出生到6岁需要接种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麻风、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等。
通过接种上述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甲型肝炎等12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目前我市可供选择的第二类疫苗主要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水痘疫苗、甲肝(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A+C群流脑(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