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美食频道 > 美食资讯
98%的女性没有吃过真正的红糖!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3-07 14:10:47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对红糖成分与功效的不断验证,红糖的价值得以回归,受到了现代女性的重视,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她被冠以“健康美容良品”的称号。

   女子不可百日无糖

  自古有云: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女子不可百日无糖。自汉唐开始,红糖就被中医确认为温补效果极佳的典范。红糖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而气血充足,则是女性一生健康和美丽的基石。

  中医认为,女性身体大多属于“阳虚阴寒”。“阳虚”是指机体气、血、精、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亢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两颊潮红,舌红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手脚冰凉,易疲劳等情况。

  因此,女性要额外注意保暖,平时生活中不宜多吃冷饮,也尽量不要长期在空调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另外,都市白领不宜在办公室久坐,每2小时最好起身去户外迎接一会儿温暖的阳光,饮食方面适宜少量长期进食温补之品,如红糖、枸杞、蜂蜜、牛羊肉等。

  红枣桂圆枸杞红糖水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对红糖成分与功效的不断验证,红糖的价值得以回归,受到了现代女性的重视,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她被冠以“健康美容良品”的称号,当地女性普遍认为红糖的解毒功效,通过饮用红糖水、做红糖面膜来预防黑色素生成,使皮肤光滑美白。在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区——日本冲绳县,老年女性更是有每天喝一杯红糖水的习惯,以散瘀活血,利肠通便。

   赤砂糖,为什么被张冠李戴的称为“红糖”?

  赤砂糖本来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制糖的产物,和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真正红糖完全不是同宗同族,但是却在近代被张冠李戴的称为“红糖”,蒙蔽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也给中华饮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瑰宝——真正的红糖——蒙上了一层阴影。

  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弗首次从甜菜中分离出单糖,1822年,法国化学家佩恩采用脱色吸附剂用于制糖。

  据官方数据记载,在2012年在册的中国274家糖厂中,无一例外采取了来自欧美的硫化法、碳化法加工“红糖”,其学名实为“赤砂糖”。然而,自“赤砂糖”从几十年前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它便顶着“红糖”之名销售,以借用正宗红糖传承了千年的温补美誉。

  红糖枣泥核桃蛋糕

  闭塞的地理位置是传统的保护伞。古方红糖幸运地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世隔绝的地形地貌。

  云贵高原特有的高山谷底的自然条件,为现代红糖的生产设置了障碍。现代化糖厂建立的前提条件是有大量甘蔗原料的持续稳定供给,当地要普及出糖率高的“新品种甘蔗”,而这种新品种甘蔗对水肥的要求很高,不适合在贵州零星的山区坡地种植。因此,当地蔗农至今仍然在种植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低产“笨甘蔗”,当地的熬糖师傅依然沿用明朝以来的手工方式生产,产量虽然比较小,但对于处理坡地的零星甘蔗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就这样,古方红糖的制作工艺就在贵州这茫茫群山中被完整的保留下来。

  用红糖做才传统的苏式【糖糯米藕】

   古方红糖的主要功效包括:

  1、补气活血:古方红糖中含有的温补元素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

  2、缓解痛经:由于古方红糖的活血暖宫功效,它对痛经的缓解作用十分明显,早已成为大家所公认。

  3、护肤养颜:古方红糖所含有的多种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能抵抗自由基,重建和保护细胞基础结构,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新陈代谢。此外,古方红糖中含有的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可以有效回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

  古方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

  产妇美食·红糖炒米汤

  4、产妇康复:“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是自古至今中医学的通识,它强调了产后排恶露的重要性。

  妇女产后身体多淤,且八脉空虚,每致腹痛。凡偏淤者,医生常处以生化汤,失笑散或金铃子散,并嘱在药煎好后以红糖调服,目的在于利用红糖“通淤”或“排恶露”的作用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5、补充能量:古方红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因此,她也被称为“东方巧克力”。

来源: 食材密码 作者: 样样酱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