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公墓用地告急绿色殡葬蔚然成风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4-03 14:06:46

  昨天,在市区春波坊商贸街,南湖区城管执法大队解放中队和虹桥社区的工作人员手捧仿制鲜花,向沿街商户发放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宣传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

  清明马上就要到了。这段时间,市公墓每天都会迎来送葬或祭祀的人。如今的墓区不再纸钱飞扬、鞭炮轰鸣了,鲜花、苹果是最常见的祭祀品。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推进,文明祭扫、绿色殡葬在嘉兴已经蔚然成风。

  多了些温情  少了些烟火

  上周六,市公墓迎来了清明扫墓的首个小高峰。据初步统计,当天到义庄墓区和沈家桥墓区祭扫的市民超过4.5万人。市民们大多带着鲜花、水果等祭品,搭乘公交而来,拜祭完先人后静静地离开。

  “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很强,祭扫行为越来越文明了。”沈家桥墓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他们要一个一个去劝导“不要烧纸钱”、“不要放鞭炮”,现在来祭扫的市民基本上带的都是鲜花、水果、糕点,偶尔有一些年纪大的市民要烧纸钱,也会配合地使用公墓提供的环保烧纸桶,把对墓区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今年,提前来祭扫的市民比往年多了很多,而且很多人都选择了公交出行,每一两分钟,就有公交班线进站,乘客上下车井然有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市民都开私家车来,那么肯定会造成交通拥堵,从而影响祭扫的心情。”

  新建墓地空间有限

  绿色殡葬渐入人心

  市公墓主任李建明告诉记者,今年清明期间有200多具骨灰要在沈家桥墓区下葬。“每年平均有1300余具骨灰要入葬沈家桥墓区,未来几年数量可能还要增加。”然而,市公墓义庄墓区穴位早已用完,2006年启用的沈家桥墓区有2万多穴,现在也只剩一半。

  根据市殡葬执法支队去年的摸底调查,5至6年内,全市很多公墓用地就将告罄,而随着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建墓地的空间极其有限。

  为了避免“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我市以“节地”为引导,积极推行绿色殡葬。惠民殡葬政策在免除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之外,对节地、环保、生态葬法加大了补贴力度:对于海葬,每具骨灰给予2000元到4000元(各地不同)的一次性补贴;对于壁葬等生态葬法,在原定价的基础上享受30%至50%的优惠。

  在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市民的殡葬理念正在转变。李建明告诉记者,今年清明期间新入穴的骨灰中,虽然还是以传统墓葬为主,但选择壁葬、廊葬等绿色葬法的也有十余例,“虽然所占比重不高,但是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增长。”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进入安息堂与采用壁葬、廊葬等绿色殡葬方式的骨灰已经有24万多具;海葬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至今全市已有186名逝者魂归大海。

  市民“身后事”

  基本由政府买单

  在嘉兴,每年死亡居民在2万名以上,1992年以来,全市遗体火化率一直保持在100%,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惠民殡葬政策,至2012年12月,已实现了惠民殡葬全覆盖,嘉兴市民的“身后事”基本由政府买单:免费使用火化殡仪馆普通接尸车辆接运遗体;免费使用普通火化炉火化遗体;在火化殡仪馆免费冷藏存放遗体3天(含)以内;在公墓或者火化殡仪馆免费寄存骨灰1年(含)以内。

  市殡葬管理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5万多名逝者享受到了惠民殡葬的政策,补贴金额共计4000多万元。”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市建设。根据嘉兴实际地理环境特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公益性墓地建设、安息堂建设,积极推行节地、环保、生态葬法,海葬、壁葬等绿色殡葬形式是我们接下去的重点推广内容。”

来源: 嘉兴在线—南湖晚报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