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排队的300多家拟上市公司中,已处于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的企业共27家,其中创业板17家,中小板8家,主板2家;处于初审中的共计294家,其中创业板81家,主板99家,中小企业板114家新的发行规则给投行业务大开方便之门,承销费率屡创新高,其中创业板承销费率近主板两倍。
1月受首轮IPO放行影响,不少保荐项目较多的券商净利润均取得了大幅增长,如大券商中的广发、海通和华泰,中小券商中的宏源、西南、长江和东吴
去年证监会派出机构共发布了43份不合规责令公告,共涉及32家券商,部分大券商如银河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榜上有名,由此很可能影响未来的承销业务能力
“新股发审会将在3月重启,但当月可能不会有企业发行。”3月7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两会”上讲的这番话,让大家之前对IPO重启的预期得到证实。部分接受《投资者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今年来新股上市后的表现,IPO在因“拟上市公司需补充年报”导致的技术性暂停重启后,预计打新的队伍将愈发庞大。
据《投资者报》统计,目前IPO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的公司共27家,其中创业板企业17家,中小板企业8家,主板2家。企业在盯着投资人兜里的钱,券商在盯着拟发行企业手里的钱。一旦IPO重启,哪些券商能切走更大的蛋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未来会切蛋糕的,必然与之前的表现有密切关系。由此,《投资者报》对去年第一轮IPO重启后券商的胜负得失进行梳理和研判,以此寻找哪些券商在即将到来的第二轮IPO中占有优势?同时,也找出哪些券商去年被证监会点名最多,其所保荐的企业更容易卡壳?哪些券商保荐的企业上市之后表现最差?等等。
在新的发行规则强化投行责任的情况下,《投资者报》对上述问题的求解,将督促券商更负责任地审视企业,也有利于投资人更好地趋利避害,把握第二轮打新机会。
承销费率创新高
投行分享20亿蛋糕
去年IPO重新开闸至今年1月份,A股又成为中国企业上市的主要场所。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共有58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完成IPO,合计募集资金507亿元。其中高达48家中国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累计募集资金335亿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为6.98亿元。机构退出方面,在经历了A股最长时间的停摆后,IPO重启为期待已久的VC/PE机构带来了退出高峰,以新股密集发行的2014年1月为例,共有35家有VC/PE背景的中国企业实现上市,合计带来73笔退出,平均账面回报倍数为4.44倍。
据数据的进一步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4家,合计融资119亿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比43%、24%;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上市15家,合计融资81亿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比27%、16%;上交所上市4家,合计融资70亿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比7%、14%。
在新的保荐承销费计算公式下,今年以来的保荐承销费率也创了新高。据数据显示,今年A股市场首轮共上市48只新股,募资总额合计335亿元。其中,发行费用累计25亿元,承销保荐费用累计20亿元,平均承销费率7.14%。其中24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承销保荐费率接近10%,为9.14%,18家中小板企业平均承销保荐费率为7.60%,6家主板企业平均承销保荐费率为4.56%。
对于创业板平均承销费率是主板的将近两倍的情况,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鉴于创业板行情火爆和巨额超募情况较多,因此承销费并不是采取固定金额或抽取募集资金一定比例的形式,而是按照两种模式:一是给预计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各定一个比例,而且后者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前者;二是采取累进制,即固定费用加浮动比例的形式。”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意味着超募越多,所获得的承销费率就越高。据了解,目前不少券商对超募资金部分要收取6%~7%的费用。
据数据统计,首轮上市的48家企业中,有24家在创业板上市,分属17家投行。其中,有11家投行的创业板IPO平均承销率达到10%左右。具体来看,在24家完成发行的IPO创业板公司中,由国信证券主承销的东方通
的承销保荐费率最高。在东方通公开发行643万股新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42亿元的情况下,其承销和保荐费用合计达3531万元,承销保荐费率高达12.5%。紧随其后的是民生证券、招商证券,分别为11.6%、11.3%。长江证券、兴业证券、东北证券、国元证券、新时代证券、国金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依次为10.5%、10.0%、10.0%、9.9%、9.9%、9.8%、9.7%、9.6%。今年首轮IPO中承揽项目最多的是国信证券,承销家数达到了6家,共有东方通、斯莱克两单创业板项目,东易日盛、思美传媒、天赐材料3单中小企业板项目,晶方科技1单主板项目,共赚得费用2.16亿元,平均每单3600万元。
深圳一位券商资深保代说,从近几年的投行业务市场来看,2010年~2012年期间券商承销保荐费率分别为3.4%、4.7%和5.2%。其中创业板公司平均承销保荐费率分别为4.9%、6.6%、6.5%,中小板企业平均承销保荐费率4.3%、5.2%、5.8%,主板企业平均承销保荐费率分别为1.7%、3.0%、3.3%。但今年由于监管层限制上市公司超募,所以原来超募资金部分已改为老股转让股份的形式替代。
“按理说,包括承销、保荐费用等在内的这一部分发行费用应该由老股东来按比例分摊。但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老股转让部分仅分担了部分承销费用,像其他发行费用中的保荐费用、审计费、律师费、法定信息披露费、发行手续费等仍是由发行人承担,由此推高了整体的承销保荐费率。”这位保代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分析人士预计,鉴于当前二级市场对新股的爆炒,预计未来新项目的承销保荐费率还将会进一步提升。
券商净利环比暴增
广发民生暂成赢家
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在营收环比小幅下滑的情况下,简单合并报表计算的19家上市券商1月净利环比大幅增长193%。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来自于IPO开闸带来的投行业务收入回升是其主要原因。
据数据,19家上市券商1月营业收入总额为62亿元,同比下跌6%,环比下跌10%。净利润总额22亿元,同比下跌22%,环比上涨193%。华泰证券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营收下滑的可能原因是“零佣金”冲击、成交量下滑和自营亏损。根据数据统计,1月两市成交3.55万亿元,环比下跌9%,同比下跌17%。1月大盘也较去年同期低迷,沪深300跌幅为5%,而去年同期的上涨近7%。
与营收环比小幅下滑相比,19家上市券商1月净利环比却逆市暴涨193%。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1月IPO重启以来超40家企业成功发行上市,共募集资金超300亿元,其中上市券商参与的项目累计带来承销与保荐费近20亿元,占1月份上市券商营收总额超三成。”这位分析人士称,由于1月份开闸放行的IPO项目的前期工作早已完成,大量的操作成本并不反映在当月,所以获得的收入对净利润贡献较大。
据了解,2012年,券商整体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达到177亿元,贡献了16%的营收;而在2013年
上半年,这一比例下降到8.9%,这类收入甚至被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赶超,落到券商主营业务收入的第4位。
但今年以来,受首轮IPO放行影响,不少保荐项目较多的券商净利润均取得了大幅增长,如大券商中的广发、海通和华泰,中小券商中的宏源、西南、长江和东吴。
民族证券此前预计,IPO开闸后,投行业务收入将实现同比的大幅提升,增幅将超过40%,占券商总收入的比重将达到20%。
而按照普华永道的测算,2014年A股IPO数量有望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将超过300宗,融资规模可达2500亿元人民币。德勤则预计,A股2014年将有200至230家在审企业可以完成发行,总集资额约1500亿元至17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7%的费用比例计算,券商投行今年在新股首发业务上的收入将达到105亿元至119亿元,与2013年的“零”相比,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转折。
而广发证券则预计,2014年投行收入受益IPO重启将显著回升。预计19家上市券商2014年可新增承销及保荐收入84亿元。相当于2012年19家上市券商合计收入的12%。
投行能力点兵国信等潜力大
作为证监会副主席,姚刚3月7日在两会上关于“3月份发审会将重启”的表态显然不是空穴来风。据《投资者报》了解到的消息,目前正在排队的数百家拟上市公司中,不少已经开始着手补充年报等材料,并将很快正式递交,这意味着约300家处于初审阶段的企业在补充完相关材料后有望率先进入发审会环节。
“我们计划在3月下旬递交年报和需补充的材料,这个准备工作早在春节长假前就已经开始着手”,深圳一家拟上市公司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我们得到的信息是,越早补齐材料的公司早上会的概率越大,我们希望是发审委‘放假上班’后的第一家补齐的公司。估计未来将是成熟一家推一家的态势。”
据了解,除年报外,拟上市公司还需准备的补充材料包括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出具的承诺函,包括稳定股价的预案等。而按照证监会发布的IPO审核工作流程,自受理材料至核准发行有10个基本审核环节,其中离发审会环节最近的是初审会、出具初审报告、告知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等。
而据统计,申报企业中,目前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的公司共27家,其中创业板企业17家,中小板企业8家,主板2家;审核状态处于“初审中”的共计294家,其中拟上市创业板的81家,拟上市主板的99家,拟上市中小企业板的114家。投行人士预计,这300余家企业将是首批冲刺发审会的生力军。
数据显示,目前排队的企业中,广发、招商等大券商手中的公司较多,投行业务弹性较大。申报数量前十的投行分别为国信(62家)、广发(60家)、招商(57家)、中信建投(54家)、华林(41家)、中信(36家)、国金(32家)、海通(29家)、齐鲁(29家)、安信(29家);初审中项目数量的前十投行分别为中信建投(23家)、招商(19家)、中信(14家)、安信(14家)、广发(13家)、国信(11家)、齐鲁(11家)、中金公司(10家)、长江(10家)、华泰(9家).
此外中信、招商虽然数量优势不很明显,但是其保荐的主板项目较多,因此合计规模居前。据数据,截至3月12日,中信证券在待发项目中合计承销规模最大,达到了127亿元;招商证券以25亿元排名第二。
北京的一位投行人士特别提醒《投资者报》记者,补齐材料并不等于能立马上会,如某企业已进入初审环节,但尚未收到第一次反馈意见,3月能上会的可能性基本没有。“由于新的发行规则强化投行责任,加上补充材料、预披露时间提前等因素,大量尚未被受理材料的拟上市企业还需修改招股说明书等,排队企业规模短期难以扩围。”这位投行人士认为,由于不少投行对抢发新股的风险心存疑虑,因此未来抢补年报的热度不会迅速升高,预计“零申请”现象应会延续到3月下旬。因此,发审会重启后最早上市的企业也应等到3月底或4月初。
监管机构频发公告
中信建投遭投资者质疑
“关于国信证券涉嫌违法违规一案,我会已调查终结,目前该案已结案,不予处罚。”2013年1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这番表述,对国信证券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利好。
此前的2013年7月21日,在刚刚经历了评级大幅下降,又被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证实,近期国信、平安等保荐机构因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处罚;出于审慎监管的考虑,证监会已要求上述机构对已领取批文的项目暂停安排后续发行进程。相关机构应对其负责保荐的项目认真复核,切实履职尽责。因此,在2013年11月30日IPO新政推出时,业界普遍认为这些受罚的中介机构或将无缘IPO重启首批企业名单。当时涉及的券商有平安证券、国信证券、民生证券、光大证券、南京证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来看用在国信证券、民生证券等身上恰如其分。据统计,首轮IPO中保荐上市项目最多的是国信证券,达到6家。民生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均以4单项目紧随其后。
然而其余几家公司并没有如此“好运”。比如,在目前已经上市的企业中,并没有平安证券、光大证券和南京证券保荐的项目。
“去年以来,投行IPO迎来了最严格的一次发行审核,但监管机构并未把目光仅限于IPO,券商营业部、资管部门以及券商内部风控管理同样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证监会的36家派出机构去年几乎都对所在地区金融机构进行了审查,并且超过半数的派出机构发布了不合规责令公告。
据《投资者报》记者的统计,去年全年证监会派出机构共发布了43份不合规责令公告,共涉及32家券商,部分大券商如银河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均榜上有名。其中,银河证券更是以收到3次责令公告(包括个人责令公告)位居榜首,地处青岛、广东、重庆的3家银河证券营业部被当地证监会派出机构认为在风险排查、内部管理等方面有重大隐患,被责令建立并有效落实内控管理的长效机制,维护营业部正常的经营秩序。
与被证监会多次点名的券商不同,中信建投证券则是保荐能力被投资者多次质疑。恰逢“3·15”,《投资者报》分别接到上海与北京热心读者的来电,称据其统计,中信建投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2日期间共保荐了12只新股上市。其中,首日破发家数为5家,上市1年后破发家数为6家,占比分别达到了42%与50%,“IPO首轮上市的48只新股中,中信建投总共只保荐了3只股票,其中纽威股份
上市以来涨幅为-19.22%,位列倒数第一。我怎么这么倒霉啊!”3月10日,部分自称听了中信建投的建议而被套牢的投资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诉说着无奈。令人遗憾的是,《投资者报》就部分读者的疑问致函中信建投官网邮箱,但截至本文截稿,中信建投仍未能对此做出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