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艰难的过渡期
之前忙着挣钱,忽略了孩子
瑞瑞的父亲熊文洪在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一企业上班,母亲张玉莲在泸州城区开了一家干洗店。昨日适逢周末,瑞瑞在干洗店内陪伴母亲。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干洗店,记者注意到,从外面买回来一瓶绿茶饮料后,瑞瑞先用纸杯倒了一杯放在母亲面前,然后自己才开始喝。
去年9月,9岁的瑞瑞刚到泸州,对泸州完全不熟悉,一次放学后,他在公交车上打瞌睡,坐过了站,一直坐到216路公交车终点站绿景路。家人四处寻找,晚上7时许,瑞瑞却出现在了家门口。瑞瑞说,自己身上没钱,只能走路回家,一路沿着216路公交车车屁股追,然后就追回来了。
在第一次逃跑回家后,瑞瑞曾和表姐芸芸有过交流,瑞瑞告诉芸芸:“好几次想外婆想得厉害。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昨日下午,芸芸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细节。另外,瑞瑞还曾专门叮嘱芸芸:“外公外婆经济条件不好,挣钱困难。不要老向他们要钱。”
摩尼镇双堡村,62岁的张瑞香和64岁的黄正先夫妇,是村里不少留守老人生活的缩影。
由于子女全都外出务工,家里近10亩田地全都靠两位老人耕种。另外,即使瑞瑞被接走后,两位老人目前还带着4个孙儿辈的小孩。年龄最大的芸芸,今年也仅有11岁。“农忙季节,天一亮就得上山干活。天黑了才能回家,很辛苦。”黄正先说。
对于瑞瑞,外婆黄正先格外疼爱。事实上,在被父母领到泸州之前,每天晚上,瑞瑞都和外婆睡同一张床。“我们从不打骂娃娃。有什么都好好地说。我也不止一次跟瑞瑞父母说过,娃娃不要管得太严了。学习上也不用抓得那么紧。娃娃能学多少算多少。”
和宽松的外公外婆比起来,父母则要严厉许多。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去年被父母领到泸州后,瑞瑞曾多次遭遇过皮肉之苦,“用衣架打过孩子屁股。”张玉莲说。
对于儿子,张玉莲内心充满愧疚,“为了生活,之前忙着挣钱。儿子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外公外婆的感情甚至比爸爸妈妈还要好。我们现在也在改变方法,有事没事多和孩子沟通。再不会打小孩了!包括孩子连续逃跑三次,我们都是好好地跟他说,再没打他。”
心理专家
重塑亲情父母需付出更多
“外公家经济条件不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听了这些话,怎么都觉得不像出自一个10岁小孩的嘴里。但事实就是如此。”瑞瑞的母亲张玉莲向成都商报记者连连感慨。就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小区里的小伙伴叫瑞瑞去江边放风筝,他撒腿就跑了。张玉莲说,瑞瑞虽然刚来小区不久,但已经交了很多朋友,也有很多玩法,所以他的适应能力很强,并不是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生活才离家出走的。
对于瑞瑞的这种行为,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学副教授陈华认为,“这是‘放养’和‘圈养’的区别。现在城里10岁左右的孩子,过两条街家人都提心吊胆。家长给孩子铺路铺得太好,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有留守儿童近6000万,有调查显示,近60%的留守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孩子就像被遗忘的花朵苦苦等待着父母的关爱。许多打工家长16.7%的半年回家一次,46.7%的一年回家一次,26.7%的两年回家一次,10%的两年以上才回家一次。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而祖辈们通常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的抚慰,逆反心理较其他学生更强。没有安全感,普遍会感到紧张和恐怖,产生被遗弃的心理。
陈华分析,瑞瑞其实是不少留守儿童成长的缩影,“隔代抚养,祖父辈限于精力,不可能给予孩子太多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心智肯定会成熟得早一些。包括出现一些成人化的语言、行为,那都是孩子长期自我面对、自我适应所带来的正常反应。这种生存能力,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瑞瑞屡屡出走,除了思念外公外婆,我觉得,他其实是想回到原先的生活环境。重新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陈华表示,从外公外婆那里回到父母身边,瑞瑞其实需要一个亲情过渡期,“在这个过程当中,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增加孩子内心的抵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颜悦色地说教,父母每天需要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重塑亲情。一旦让孩子和父母重新建立起依赖感后,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也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保持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这种情感沟通最好保持在每周一次以上,除了关心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外,更要询问孩子的情绪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和关注。(综合三秦都市报)
国家行动
关爱留守儿童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新华社昨日播发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称,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
《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新华社记者曾在年初采访了中国的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精神上缺乏支撑。广西布泉乡一名家长黄光积说,因为缺乏沟通和交流,他的孙子孙女和父母不亲,每年春节回来过年的时候,不让父母抱。而接受采访的多名留守儿童告诉记者,每年见父母的次数只有两三次,因此和父母有陌生感,见面不知道说什么。
我国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说,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应采取帮扶、疏导、启发、情感交流等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在成长中感受到温暖。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教育引导、安全保护等问题,有关方面应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工就近就业创造条件。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举家进城,让更多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
中共广西区党校研究员凌经球认为,落实、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政府应当完善农民工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制度保障,维护他们的权益,切实保障他们能更好履行监护子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