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太“客气”:“立院”协商不符常理民进党“立院”党团对许多重大公共政策的杯葛,最常用的理由是“违背主流民意”。不过奇怪的是,由多数选民选出来、原本就应代表主流民意的马“政府”,却在各种公共政策议题上陷入被动。原本能够成为马“政府”重要政绩的政策,最后反倒成了被在野党集中攻击的弱点。
据苏嘉宏分析,马“政府”在公共政策议题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有三个层面。首先在“立法院”内部,国民党已经不是靠多数席次来获取政策制定上的优势,而是出现了朝野协商的制度。“这其实有违民主政治常理。要改变这种结构型的问题,其实蓝绿都有责任。”
其次在马“政府”内部,“内阁”成员知名度低,他们在地方的能见度也低。原本像服贸协议这样的重大政策,应该有像“经济部长”这样的政务官下基层进行讲解、说明,替马“政府”辩护。“这原本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但其实地方上都没看到他们。”
最后,苏嘉宏认为,国民党的党务系统也出现了问题。在地方县市,特别是民进党执政县市,国民党党务系统的作用几乎不存在。执政党的党务系统,原本要起到承上启下、汇通民意的功能,现在却无从实现。在重大公共政策攻防上,党务系统原本是马英九能够使用的政治工具,但实际上付诸阙如。
忙于应付“外伤”:政党政治“炎症”被忽视近日,为推动服贸审查过关,马英九多次表态,认为服贸协议如不通过,将阻碍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其实台湾媒体不时刊文,呼吁打破制约台湾发展的内部因素。对此,苏嘉宏认为,台湾的政党生态确实是影响台湾发展的一个因素。但这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更像是一种慢性病。虽然人人都觉得“立法院”的恶质生态不是台湾之福,但“立法院”打一场架,并不会让台湾立刻崩溃。
苏嘉宏分析认为,要打破台湾当前面临的“闷经济”,虽然台湾企业的求生与逃生能力非常重要,但在面对国际金融形势时,台湾根本没办法置身事外。“就好比是强硬的拳头,随时都可能给台湾带来沉重的‘外伤’。而病分轻重缓急,台湾如今更忙着治疗‘外伤’,对慢性病就无暇顾及。”苏嘉宏告诉导报记者,恶质的政党政治生态就类似于身体内部的炎症,现在没有人着眼于治疗它们,但长此以往,很可能就成了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