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三监工作的陈宝友先生家有一女,今年5岁,住在市区荷花三路北侧的乐业综合楼。只要想到一年半后,女儿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他会觉得有些幸运,很多和他在同一幼儿园入读的学生家长则感觉相反,“他们住在荷花三路南侧”。
同一条马路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因为北侧按学区划分,到大成小学入学,而南侧则被划入新世纪学校。在一些人的眼中,大成小学似乎比新世纪学校更理想一些。陈先生女儿同学的家长已经开始纠结哪里买学区房了。
“我现在暂时不用纠结,但女儿小学毕业后也会纠结。”初中去哪儿读,陈先生家所在的学区不再幸运,想要读好的学校,只能买学区房。
教育资源能否均衡化,在陈先生看来,首先是不再有所谓的学区房。“现在买房子前,学区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不仅家里有小孩的会考虑,很多人出于投资增值考虑,也会考虑附近有没有好的学校”。陈先生曾在讲舍街看过一套房子,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房子,破破烂烂的,户型、朝向都差得没法说,房东开出的价格居然是13000元每平方米,而且不还价。牛气的后面,是市实验学校不可替代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觉得现在也有很多进步。”陈先生的一位朋友是市区一家名校的小学老师,去年被派到柯城区所属的一所农村小学支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用意很清楚,通过师资的交换,让城乡教育资源能均衡发展。只不过,陈先生觉得这种进步还可以更大,虽然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但有关部门总该想出更迅速、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让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不像现在那么大,“哪一天市场上真的没有学区房了,教育公平才算实现了”。
陈先生是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他回忆学生年代,大学录取率比现在一本的录取率还低,但那时候,他的印象中,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同学不少,知识真的改变了农家子弟的命运。教育公平不公平,还有一个指标也能看得出。陈先生认为,哪一天衢州市的一本升学率中,小学初中阶段在农村就读的学生占了一半,教育公平大概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