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和认为,整车厂商在售后市场占据强势地位,严格控制了经销商的经营活动,垄断了原厂配件的技术信息与流通渠道,掌握了绝对的定价权,是造成汽车售价、配件维修价格十分昂贵的重要原因。
整车厂商方面却认为,在短期内打破这一局面很难。从信息公开的角度来看,“这里或许有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就好比你开饭店,国家要你公布菜的调料,有点霸道了。”
打破信息垄断
整车厂商对4S店的控制与商务部2005年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不无关系。这令整车供应商对终端流通环节经销商有着直接的制约权。
一位经销商集团负责后市场的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整车厂对于授权店采购原厂件是有一定任务量的,如果达不到任务则无法得到奖励。与此同时,严格要求经销商不得从其它渠道采购零部件。此前,有经销商为了降低成本从其它渠道采购了副厂件,不仅被罚款,还甚至差点被取消授权。
现实的情况是,除少数主机厂配套零部件企业外,多数配件企业拿不到原厂技术资料,很难研制、设计高品质的配件,也无法进入正常的市场销售体系。而在欧盟,所有维修商都有获得汽车制造商维修保养技术信息的权利。
此外,即使是原厂配件生产企业,也无法利用技术优势将配件直接销售到独立售后市场,否则就会被扣上假冒配件的帽子,配件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压制。
黄永和认为,对配件的定义和标准也必须进行明确的细化,与国际接轨,“认为只要不经过4S店销售的零部件都被认为是假货,这也是与法律相悖的。
然而,要推翻这一模式,必须先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这并不容易。不过,黄永和称,《办法》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而中国的《反垄断法》于2008年出台,中间有一定的时间差,“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在目前的汽车产业形式下,可以根据反垄断法对与其相悖的规章、条例进行修订。”
张后启也表示,解决垄断问题的核心是,通过立法,打破由整车厂商直接控制原厂件的模式,要求整车厂放开原厂件的束缚,令原厂件也可以流通到市场。“目前的价格实在太高,如果厂商可以对采购环节给予放开,哪怕规定70%采购原厂件,30%可自由采购副厂件,我们就可以降低维修成本,留住更多的客户。”一位经销商负责人表示。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学军坦陈,正是因为信息不公开导致了维修价格上涨。在保险维修中,零部件的更换费用占2/3,从而使得保费水涨船高。
对于汽车厂商对配件企业和4S店进行信息和产品严控的质保理由,魏同伟表示,只要维修行业的标准明确,厂商对技术信息给予公开,而零部件行业根据信息进行质量认证就不会有问题,“也可以出台维修配件追溯制,来保证产品规范和品质。”“应该大力推广经过质量认证的配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的想法是,应由整车厂公开零部件的图纸,允许相关部件供应商开发保质期略低于装车件的零部件,材料、工艺略差,但也有一整套的体系来规范,由整车厂进行协调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