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燕与临终老人的心灵交流
图为袁晓燕扶着老人外出购物。
袁晓燕仿佛特别会讨老人喜欢,两三句话,就能将重疾老人给逗乐。
有人问她,是不是曾经学过心理学。她说:“我的心理治疗都是跟老人学的。”
回忆护理过的一千多位老人,有许多故事让袁晓燕记忆犹新。
重疾老人艰难写下感谢信
那是2009年4月2日,袁晓燕上班整两年的日子。
黄冈送来一位患有晚期胰腺癌的老人王长勇。由于左侧耳后长有一个巨大肿块,乌红发亮,且将左眼、口唇挤压变形,老人长期不敢抬头正眼看人。
老人知道自己生命时间不多,整日呆在病房闷闷不乐,吸大量劣质香烟,不愿与任何人交流。甚至,肿瘤导致的疼痛也不喊叫。
护养中心召开专题讨论会议,制定了一整套针对老人的医疗、护理、心理以及生活照料的方案。袁晓燕不断尝试着宽慰王长勇。她告诉老人,这个肿瘤只是疾病的一种现象,还有很多老人因天生的疾病五官不全,或是因后天的事故破了相……“总之,我尝试告诉他很多面部缺陷的现象,告诉他还有很多人外貌比他毁坏更严重,让他树立信心。”
护理时,袁晓燕会蹲下身来,轻声问老人:“爷爷,我可以不可以看看您啊?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们可以低头交流啊!”“爷爷,您不好奇我长什么样子吗?”
住院第五天早上查房时,王长勇终于开始抬起头,一一认识大家。他握着袁晓燕的手,流着泪哽咽:“谢谢你们……”
自那之后,老人抽烟少了,心情也愉快了许多,还与同房的老人交上朋友。在袁晓燕搀扶下,老人开始走出病房,最远时,走到了医院门口。
情况好转返乡的那天,王长勇交给袁晓燕一封感谢信。这让袁晓燕无比感动:老人视力不好,拿笔都费力,又无法久坐,可以想象那是需要多么大的毅力才能完成!“这真是份沉重而又珍贵的礼物!”
教会临终老人直面“终点”
去年11月,来自英山的黄永生,患肺癌晚期,胸腔积液。平躺会让他无法呼吸,一天24小时,他只能端坐,整个人瘦得不成人形。
尽管每天痛苦不堪,但老人为能多活些时日,倔强得近乎偏执。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袁晓燕和同事身上——每逢护士靠近,他便会呼吸急促,脸色、嘴唇发青,病情明显加重。“他希望我们给他做手术、打针、吃药,能够让他康复出院。”
然而,袁晓燕知道,老人的病情根本无可挽回。老人的求生意识虽是本能,但过于偏执,却会引发更加不堪忍受的疼痛。
有一天,袁晓燕在为老人护理时,又见到老人痛苦的表情。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她语气温和而平静地告诉老人:“黄爷爷,您的病可能好不了了,医生现在没有办法替您手术了,也找不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后,您可能会越来越难受。”
听到这句话,老人抬起头愣住了,表情有些愕然。袁晓燕接着说:“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多陪陪您,给您吸氧,让您能好过一些。我们会一直陪伴在您身边,不会让您孤单。”
没想到,听完这席话,老人的情绪反而稳定了。接下来的每一天,袁晓燕都会给黄爹爹做工作,讲道理,还会问:“您有什么心愿啊?想不想回老家呢?”
临走前两天,因病痛很少擦洗身体的黄爹爹,主动提出想换身干净衣裳。袁晓燕知道,他已经做好了走向人生的终点的准备。两天后,老人安然离世。
信佛老人送她护身符
88岁的齐春芳婆婆齐婆婆又要给袁晓燕塞钱,作为答谢。老人口里叨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袁晓燕明白,老人信佛,如果无故受人恩惠会觉得负罪。“当天早上,我给她买棒棒糖时,她也非要给我钱。”
每一天为婆婆带一碗素食餐,每天陪着婆婆聊天逗老人开心,每天喂她吃饭喝药……善良的老人其实全都记在心里。
2月27日,袁晓燕上夜班给齐婆婆洗脸时,老人颤抖着双手,艰难地从自己厚厚的衣服深处掏出一串佛珠,一定要送给袁晓燕。齐婆婆嘴里叨念着:“你对我太好了,我亲侄女对我也没这么好。这个你拿着,是保佑你平安的。”
袁晓燕当时眼泪就要涌出来。但她说什么也没收下。“齐婆婆,这是您护身的宝贝,您好好留着,您的心意我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