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父母天地
家长“被订”校讯通 扣费半年不知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2-28 15:20:35
   未经本人同意,甚至不知情,手机被莫名订制业务并扣费,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在修订后的新消法即将实施之际,校讯通再次成为部分家长投诉的热点。更多人发现后予以退订,之后选择不了了之,魏县大马村乡康庄学校的一位家长则较起了真。
 

  机主不知情手机被扣费半年多

  魏县的王启(化名)是一名学生家长,孩子在康庄学校上学。2月25日,他几次致电本报,反映自己手机被莫名扣费。

  据王启介绍,他2月份查询手机话费时,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手机被订制了一项叫“校讯通”的业务,每月扣费5元。他找到电信运营商,客服人员告诉他,这是他们与学校合作的一项很普遍的业务。王先生想了解该业务从何时订制,自己被扣了多少费用,客服人员查询后称,找不到记录,原因是超过6个月就没有记录储存。也就是说,王先生在该项业务上,至少被扣了半年以上的费用。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制的业务,王先生说自己损失话费是一方面,关键是自己并未收到任何来自“校讯通”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白白地被扣了钱。他要求退还自己被扣的费用遭到拒绝,电信运营商称还没弄清楚责任,该学校承担还是他们公司承担,需要分清责任后再说。

  校方称当时不知情校讯通没啥用

  2月27日下午,记者致电康庄学校,于姓校长一听记者了解校讯通的事情,也很激动。据他介绍,去年秋天,乡中心校要求各学校提供家长的联系电话,学校照办。中心校将这些电话资料报给了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通讯公司,于是很多使用该电信运营商手机的家长用户都被订制了校讯通,每月费用5元。近一段时间,不断有家长反映此事,学校随即向中心校反映。2月26日,乡中心校和通讯公司达成一致,给订制校讯通的学生家长各发了一条手机信息,意思是对校讯通业务予以退订。

  于校长说,该校共200多名学生,都是本村的孩子,学校有什么事一般直接传达给学生就可以了,校讯通没什么用处。

  手机业务“被订制”是出于自愿?

  负责邯郸市校讯通业务的一家外包通讯服务公司的张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般会给业务单位即学校一张告知函,上面有业务介绍和学生填写的家长联系方式回执,是自愿订制的。针对家长不知情,他认为是操作上的事,只要说出手机号码,一般都能查询是何时订制该业务的。

  但这操作上的事到底责任在谁呢,通讯公司与学校之间又是何种约定,不得而知,但家长白白被扣着订制费,却没享用到相关服务则是不争的事实。

  在石家庄工作的小李对某些电信运营商通讯公司推介业务极为反感,他常遇到被推介彩信订制,有时是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往往在问候话语当中,用很自然而快速的语气“征询”某项,一般说辞为“本公司有一项业务,已给您订制,如不需要可退订”。小李说这让他哭笑不得,真的有两次不知不觉中被订上了,还得去营业厅处理,或者要发一大通短信退订。

  强制推广校讯通涉嫌违法

  河北安达方正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和平认为,校讯通的作用在于学校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表现、家庭作业等,这是学校的法定义务。然而,这部分通讯费用却由家长承担,这显然是权利义务不对等。

  高和平表示,很多学校在开通校讯通时,要求家长必须购买或使用某一运营商的通讯服务,显然是利用学校优势地位进行中间业务,强制家长进行消费,有从中获利之嫌,这是反垄断法所不允许的,也是教育机构非法所为。

  校讯通的开通与使用,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家长只有义务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学校有义务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校讯通、走访、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

  电信运营商及中间商、学校为达到某项消费指标,强制推广校讯通的做法涉嫌违反相关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等,有的利用这部分费用向学校回赠办公用品等,又涉嫌商业贿赂,是侵害消费者、家长权益的行为。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