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器消费看文化吸纳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2-27 15:49:19
西方的乐器本身比我国民族乐器要复杂,但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强大,于是更易普及,消费者们选择了这种形势,进而不加选择的演练人家的作品,深层次的收获不多;民族乐器没有这种优势,尽管代表了真正的民族文化的价值,但因其形式而被后选择或不选择。消费者价值取向的混乱,就在于没能清楚认识哪种文化所代表的价值更能为自己带来利益。
在广纳百川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是大海,吸收外来文化之会使我们的文化更精彩,内涵更丰富。
固步自封是不对的,更不应该排斥外来事物。行动上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广泛吸收外来的经验,以为我所用。如文章开始时所言,我们应该让外来的文化,在我们的土壤中生长出新的果实。所以在拿之前务必弄清自己要干什么,要从人家那里拿什么。就乐器来说,制造出高档次的乐器对中国人来说绝非难事,仅就价值,利益而言打造名牌是可能的,吸收外来经验越多越好,但个性,象征意义必须建立在我们的文化最吸引人的部分上,只有能创造价值的特色在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如果廉价是我们的特色,那只有高品质才能体现着一特色的价值,才可能被选择;而消费者则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艺术家在本国受尊敬,是因为他们向同胞表达了最能感动人的情感;在国际上受欢迎,是因为他们向世界展示了最能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不是竞技项目,能够真实表达情感的作品才是真正伟大的作品。借齐白石大师一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模仿不会带来比被模仿者更高的成就。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应该更关心我们给了世界多少创造了多少新价值,想让别的文化吸纳我们的文化,必须有有价值的特色。
来源:
消费日报
作者:
编辑:
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