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新闻
马年生肖藏品节后快速降温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2-27 15:28:50

 

  金银币温和下跌

  在所有“马”题材的收藏品中,春节过后回调幅度最小的则是马年金银币。

  生肖系列贵金属纪念币自1981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以来,备受海内外金银币集藏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这也使此系列成了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所发题材中的重要币种之一。该系列币受到集藏爱好者喜爱和关注,一是该系列的数枚币曾获世界硬币大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等殊荣,二是生肖系列贵金属纪念币除了展示生肖造型,还融合了民俗文化精髓,也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生肖系列贵金属纪念币很好地诠释了生肖文化的艺术内涵。

  但是受国际金银下跌和市场不景气影响,相比近两年推出的龙蛇生肖金银币,在发售时马年金银币价格低了不少。

  中国金币收藏网数据显示,彩金套币报价约2800元左右,本金套币约2700元左右。相比去年的蛇年金银币,马年金银币价格偏低。蛇币刚上市时,本色金银套币报价3100元,彩色金银套币报价3600元。刚上市时的龙币价格更高,金银套币价格一开盘就站上了4000元的高位,彩色金银套币的价格则已经上涨至4600元,扇形币则是已经接近6000元。

  春节前期受到海外货源回流受阻消息影响,市场币商普遍惜售,导致马年金银币价格迅速上涨。去年年末,生肖马年金银币曾经上演了一波涨幅超过30%的行情。

  不过,随着春节行情的结束,以及各地货源的增加,各个品种的价格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金银币属于收藏、投资两相宜的货品,由于金银币本身价格较高,且发行量相对不大,加上金银币本身属于贵金属,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在收藏与投资市场的表现也略有不同。

  在收藏市场上,马年本色金银套币的最新价为3700元,马年彩色金银套币的价格是4200元,而价格相对较高的扇形金银套币的价格则是5400元。价格出现了20%左右的调整。

  作为投资品种,彩金银马和本金银马受买盘减少影响,价格下挫。至上周,彩金银马回调至4000元关口需求减弱,彩银马1150元附近少量成交;本金马回落至3550元附近,成交较弱,本银马840元左右货源充裕,表现一般;扇金银马重新回撤至5050元附近零星成交,扇银马650元左右叫价,量能不足;梅花金银马表现相对稳定,15300元附近开价,成交乏力,梅花银马800—850元区间少量交投;5盎司系列有小幅走软迹象,彩银马和方银马分别在3700元和3680元附近开价,成交情况一般。

  “事实上,题材好当然是决定收藏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与此同时,发行量和整个市场的景气度也都对收藏品的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目前的弱市下,藏家最好谨慎入手。”杭城资深的收藏家吴肖平建议收藏者不妨观望一阵,切忌盲目跟风,最好待价格回落至合理区间再逢低介入。

  需求降温拖累价格下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马年生肖题材的收藏品今年春节过后价格整体回落,商家几乎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答案。“春节过后,马年生肖题材的收藏品价格大幅回落,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需求不旺。”

  据藏家分析,以往马年生肖题材的销售旺季均表现在春节前后,一方面是中国人有着浓厚的生肖情结,喜欢在年前买一些生肖题材的收藏品作为纪念收藏;另一方面是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人们习惯在喜庆的节日期间相互馈赠礼物,而寓意深远的生肖题材收藏品往往又是大家的首选。所以,每年春节前后生肖题材的藏品就会在礼品买盘的推动下,出现大幅上涨。

  一位经营者表示,真正推高以往生肖题材藏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公司、单位的送礼需求的集体采购,但2013年年底以来,全国都在反对节日送礼,这使得马年生肖题材的需求大打折扣。因此,需求的大幅下降,是导致今年春节过后马年生肖题材急剧降温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马年金银纪念币价格的集体回落,除受到礼品需求降温的影响外,春节期间国际金银价格大挫也拖累了马年金银纪念币的行情。

  业内人士分析称,正月十五过后,礼品需求进一步下滑。而礼品需求的推动作用一旦减弱,马年生肖题材的收藏品市场还会进一步萧条,有行家预计,接下来的马年生肖藏品市场很难摆脱颓势。

来源: 消费日报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