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新闻
点读笔步入版权为王时代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2-27 15:28:06

 

  消费电子行业专家王斌认为,点读笔取代点读书势在必行,而且大型出版机构将主导未来的点读书市场,而只具备硬件生产能力的点读机、点读笔厂商将被边缘化,最后沦为给出版商代工。由此,人们可以看到点读图书市场掌握内容的重要性,点读产品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都体现在内容上,而非硬件上。

  点读笔的原理构造不神秘

  点读笔是近年来国内早教市场很畅销的产品,随着近两年有声教材的开发,它正在成为义务教育的必备学具。各品牌点读笔在介绍中都会说是“运用了高科技信息技术”,对于不少家长们而言,还是挺神秘的。

  任何产品只要不了解,就会产生神秘感。就比如电脑,拆开了也就是由CPU、硬盘、显卡等组成,如果对点读笔进行拆解,就会发现它并不复杂,了解之后对于选购会有益处。

  就如上图所示,其实每一只点读笔的笔头,都是一个光电识别器,点读笔通过笔头,将书本上的二维码信息,扫描到点读笔内交由CPU处理,如果CPU识别成功,则从点读笔的存储器中,将事先存储好的声音文件挑出,由耳机或者喇叭发出声音;如果CPU识别错误,耳机、喇叭将发出不能识别、或者提示使用者更换其他教材的声音。

  由此可见,点读笔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CPU,也就是芯片,其次在于光电识别和存储器,当然书本也是点读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书本要隐含有光电识别器能辨认的二维码。

  点读笔中的CPU,不是电脑或手机上采用的CPU,而是一个嵌入式电路芯片,因为它的功能很单一,就是将二维码信息读取转换继而选择二维码在存储器中对应的已有声音,还谈不上真正的CPU计算功能。

  现在国内有这么多品牌的点读笔,难道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电路设计等,都是各家品牌自己做的吗?非也。

  目前国内的点读笔品牌,不管是号称是出自电器大户,还是出自电子品牌,都没有一家去设计点读笔的。无论是国内的哪一家,自点读笔出现在国内市场起,都是采用凌阳或者松翰的设计方案,最近又出现了一个名为MPR的设计方案。采用这已有方案显然比自己设计划算得多,也就是说,国内的品牌无论是它号称自己的科技有多么多么强悍,其实也只是将公版电路设计添加了一下符合自己品牌和定位的元素罢了。

  既然设计方案都是相同的,怎么才能区分点读笔优劣?对于使用者而言,研究原理、方案可以跳过,需要的是好用的产品。

  一般各点读笔厂家选择了公版电路设计方案后,都会对方案进行一些小小修改,以使方案适合自己的产品。毕竟这些方案,还只是公版的东西,要想减少成本或者增加稳定性,各大厂家就要测试和修改这些方案。

  据一位曾经就参与过某品牌公版方案的修改和测试的知情人士透露,厂家选定后公版方案就会进行一些测试,例如开关机电路的测试,如果测试通过,那么就证明电路可用;之后就要去关注指示灯,比如指示灯太暗,或者太亮都会被修正。其它测试还包括光学识别器,也就是点读笔的笔头,要测试它的灵敏度。一般灵敏度在3HZ里就为可行,不过仅仅检测笔头的灵敏度可不行,我们还要看它的交互性,比如触角90°或者30°它还能不能正常工作。

  功耗测试也是点读笔必须关注的方面,如待机功耗、播放功耗,一般待机功耗小于50MA,播放功耗在50—200MA则为正常值。

  说到功耗,要关注的就是关机后漏不漏电,如果关机后漏电小于0.05UA,那么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待机功耗、播放功耗和关机后漏电都超标,会使点读笔的电池使用时间很短。市面上点读笔基本都是采用的360MAH容量的锂电池,功耗正常的点读笔播放时间一般为3.5小时左右,如果功耗超标,那么有可能用1个小时就没电了。

  点读笔除了点之外,还需要读。市面上的点读笔对于MP3和WMA格式基本都能读,不过由于各厂家对于公版设计做了改进,在发声方面都不存在问题,所以各品牌在这方面的差别主要是表现在音色上,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声音饱不饱满、好不好听。

  普通的消费者通常很关心点读笔的容量大小。目前市面上的点读笔基本都是2G大小的容量,不过同是2G大小,性质却还是有不同的,因为USB除了容量外还要关注格式。像目前市面主流的USB接口都是2.0,传输速度很好,但点读笔的厂家一般为了节省成本,基本上采用的都是1.1的格式,所以传输速度上就要比零售的USB存储器的读取速度慢些。

  上述质量上的差异,是区别知名品牌产品和杂牌产品的关键点,在选择点读笔的时,适当关注这些问题,就会选到质量较好的产品。

来源: 消费日报网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