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近些年,在15位心理咨询师的免费服务过程中,为许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解决了大量心理问题。
为拓展心理咨询渠道,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昨天,记者从团市委获悉,我市已设立了可面对面咨询的心理咨询工作室。有需要的市民可前往工作室,由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咨询。
“面询”弥补了“线询”不足
近年来,我市通过设立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网”开设了心理咨询服务,并取得了实效,但有些不足也显而易见。
“电话和网络不利于咨询师的信息收集。”团市委12355热线负责人介绍,对于咨询师来说,被咨询对象的一些细小动作、面部表情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判断依据,但不论是电话沟通还是网络咨询,咨询师均无法对被咨询者进行观察,只能通过对方的倾诉来感知,而对方的倾诉趋向也往往会干扰心理咨询师的判断和分析。同时,通过电话和网络服务,咨询师对咨询者的情况难以全部掌握,很多人咨询一次就不再继续寻求帮助。
“对于最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一两次的疏导解决,但对于一般的心理问题需要10次左右,严重的则需要50次甚至更多。”该负责人说,针对这些问题,去年11月,团市委牵头建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把服务从电话、网络延伸至面对面的服务。
心理问题不等同于精神病
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为让这样的面询有更好的效果,工作室还配备了音乐放松椅、沙盘等专业设施。然而,根据统计,12355热线,月服务次数约为60次,3个多月来前往工作室寻求帮助的仅30多人。
面对面咨询为何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心理咨询师何苏君认为,这背后是心理咨询这项工作普及度不高。
“很多人还是把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这样的现状让做了多年心理咨询的何苏君很痛心,她说有的人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来面询一次两次就中断了。有的则觉得电话或网络可以更好地自我保护,而不愿踏出面询的那一步。这样的误解,会让一些原本通过前期疏导、干预可解决的心理问题,累积到最后演化为需要通过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还需全社会支持
“对待心理问题正确的态度,就应该像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这项工作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事,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以学校为例,要把心理咨询知识向学生普及,提高学生的认同度。
何苏君则建议,在扩大心理咨询服务渠道的同时,心理咨询的志愿者队伍还需进一步扩大,并通过入学校、进社区、下农村,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工作室设在府山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小西门81号)。每周二、三、五9:00-11:00,14:30-:17:00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