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滋生炒票空间
原来,有如此之多的代理商利用旅客渴望回家过年的心情,趁机发起了“春运财”。那么,旅客为何要去代理商处购买高价机票呢?
记者了解到,国内旅客在出行时,往往对选定的航班还剩多少机票一无所知,部分官网仅会在剩余个位数机票时有所显示。因此,旅客无法判断未来机票的价格趋势,在出行较为集中的时段,很容易错过预订机票的“黄金时段”。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津表示,目前国内机票订票信息确实不透明,但又是合理的,客观的,合法的,属于商业机密。“国内航空公司面临着两种竞争,一种是和旅客的竞争,旅客知道剩余机票的信息之后,航空公司方面就比较被动了;另外一种是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其他航空公司知道有多少座位之后,就好制订销售对策了。”李晓津指出。
两难的处境无法改变机票政策不透明的现状,这使得旅客能否买到机票,以何种价格买到机票的“生杀大权”完全被机票代理商掌握,部分机票代理商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动起了机票的念头。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彦峰对记者表示,其实国内的航空运输容量是要大于客运量的,“机票荒”其实是个伪命题,针对特别热门的航线,航空公司通过临时加开航班完全可以做到。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曝光互联网平台上,多条航线违规加价之后,再度登录互联网取样抽查时,很多原已售罄的航线又有机票待售,同时部分加价航线的机票价格已经大幅跳水,加价现象已经明显退潮。
市场监管尚待加强
上述事例证明,代理商“囤票”带来了春运机票的恐慌。那么,他们此前是通过什么漏洞炒票的?一位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指出,首先得从航空公司对机票的分配制度谈起。
“目前航空公司售票主要分为团体票和散客票。前者是由旅行社承包的,比如跟航空公司承包了50个座位,无论是否能出售航空公司都不会退钱,这部分团体票的价格比散客票是要低的;第二种像在网络平台上出售的,代理商是和中航信进行系统对接的,旅客下订单之后,代理商去中航信系统里面把机票拿出来卖给旅客,那么中航信系统里面就会少一个位置,信息手段是实时对接的,除非航空公司把机票包给旅行社,那么在中航信的系统里面就不会有这个位置了。此外航空公司也会给一些比较好的机票代理商一些侧重的资源。”他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在团体票模式下,有一些机票会从比较大的旅行社流出来,因为小规模的代理商不会有团队票,没有实力包机或承包很多座位。大的旅行社包机之后私下会给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小代理商。在卖散客票时,航空公司内部规定的执行程度,也滋生了代理商“占座”加价的空间。
李晓津教授也对记者表示,黄牛党炒机票是利用了不同价格之间的差价进行牟利,这种行为在现在的制度体系下来看,是利用市场波动来赚钱,同时利用了订座系统的一些漏洞。
“矛盾出在中航信的系统上,为什么能改旅客信息?按照机票现有管理规则来看,运输合同里面有一条规定机票售出后不得改名,这是最关键的。包括民航局、中航协其实都有规定,但在操作上,还有一些漏洞。”李晓津指出。
“旅行社的团体票是不允许卖给散客的,这有相关的规定。”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机票本身是不允许加价的,只要是超过政府规定的经济舱100%票价的,就会被认定为黄牛党,就会被打击,航空公司一经发现也会进行罚款和终止合作。”
那么,为何还有部分代理商敢于冒着违法的风险,干起了倒卖机票的生意?一位航空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监管制度的执行力尚待强化,就航空公司针对代理商的一些检查来看,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理论上是中航协来进行检查,但是暂时也没法做到全面的监管,因为国内每年卖30亿张机票,量还是非常大的,监管难度也是很大的。
“比如像携程、艺龙、同程这种比较大的公司,占到中国在线机票销售的半壁江山,他们不会去做这种违法的事情,因为一条线路违法可能涉及上万个用户,很容易被查到。但是一些小票代可能一年就只卖个几千上万张,也没人去监管他们,这种代理商在全国成千上万。”上述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