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削减"三公"得民心 代表委员热议"三公"经费减三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1-18 14:25:55

 【代表委员名片】

  李根美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浙经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

  盛颂恩省人大代表、嘉兴学院院长

  范柏乃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主任

  袁小强省政协委员、中汇(浙江)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亮点】省市县各级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全部用于治水。

  “三公”经费,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削减“三公”经费,意味着政府向自身“开刀”,今年的力度之大,令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

  减“三公”,力度大

  去年,一些省人大代表建言“三公”经费负增长,盛颂恩代表也是其中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3年,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全省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境)等经费支出下降15%。

  这一答卷,远高于盛颂恩代表原先3%至5%的估计。“降了15%,是对民众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很鼓舞人心。”

  从“零增长”到“负增长”,盛颂恩代表对于“三公”支出削减的期待也越来越高。“降低和公开‘三公’经费,中央和省里的决心很大,我认为这种大气候会继续下去,我对今年‘三公’经费降三成很有信心。”

  削减“三公”经费,就要把不该花的全留下来,把能节省的全省下来。袁小强委员说:“‘三公’经费预算的持续下降趋势令人欣慰,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加强廉政建设和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

  “降三成,这说明我省是下狠心削减‘三公’经费预算。”范柏乃委员说,现在有些国家部委、各省市公布的“三公”经费,和专家的估计数额、百姓的实际感受相比差距较大。“如今‘三公’经费统计的口径并不统一,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透明度,把好事做实。”

  看“三公”,需客观

  “三公”经费,牵动着很多人敏感的神经。

  公务接待少了,公车购置少了,因公出国也少了……我省近年来悄然发生的这些可喜变化,令人欣慰。

  不过,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心中的忧虑:公车少了,会不会偏远地区不愿去了?公务接待少了,会不会基层也下得少了,或者导致政府服务质量下降,效率降低?

  李根美代表认为,政府要正常运作,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开销,这部分合理支出需要保证。

  “不能一味追求‘三公’经费下降多少,而应该用科学、客观的眼光看待‘三公’支出。比如要避免公车私用、滥用,但正常的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还是需要保证。”范柏乃委员表示,现在的预算弹性仍比较大,并且很多费用支出没有纳入预算,“应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管。”

  盛颂恩代表说,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三公”经费下降。“目前各级政府机构不可能缩到很小,而我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必要的费用自然也在增加,因此需要人们客观对待。”

  盛颂恩代表指出,“三公”经费削减,贵在落实和坚持,要防止成为一些地方展示政绩的一场“秀”。范柏乃委员则建议,政府应该做出承诺,保证“三公”经费下降,但服务质量不下降。

  晒“三公”,更透明

  腐败,见不得阳光。

  去年,我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进预算决算公开和公务消费审计监督,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取得明显成效。那么,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三公”经费的透明度?

  李根美代表认为:“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利用‘三公’经费为己牟利。‘三公’经费重在管理,不能让它成为助长腐败的土壤,也不能让某些人借机藏污纳垢。”她说,“三公”经费的使用,应做到事前预算公开透明,事中加强监督,事后加强审计。

  “可以让第三方机构发挥监督作用。”范柏乃委员建议,“三公”经费应该向人大、政协和公众公开,至于减下来的“三公”经费用在何处,还要由当前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来决定。

  袁小强委员认为,对一些隐形的“三公”消费,也要加强监督,还要防止某些部门把部分“三公”支出转移给企业,或下级单位。

  “不能让‘三公’经费换一个面目出现。”盛颂恩代表也认为,削减“三公”经费最重要的就是提高透明度,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