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晚7点,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组已经收到740多份以提案形式提交的意见建议,总数很有可能会超过去年。
但是,提案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质量。
据开幕式上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透露,今年省政协更关注提案的质量,委员们的哪些意见建议最终会被立为提案,这道关在今年会把得更加严格。符合标准予以立案的,要加强分类甄别;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适当进行并案处理;达不到立案要求的,“该撤案的撤案,该转化为意见建议的转为意见建议。”
那么,一份意见建议要变成“提案”,一般需要经过哪些关卡呢?
第一步:各厅局抽调业务骨干,进行初审
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有个会议秘书处,下设提案组。一般来说,委员们以提案形式提交的意见建议都会交到提案组。
提案组里又设“登录小组”,专门负责提案的收集、统计和录入工作,就是把发到网络的、电子邮箱的和通过其他方式提交的意见建议,汇总录入到智能提案管理系统。接下来,这些意见建议就要接受火眼金睛的考验了。
到底符不符合标准,能不能够转为提案,来把第一关的,就是初审人员。昨天,记者在提案组里找到了他们。
这是一个由10人组成的小团队,分别抽调自各厅局的提案工作业务骨干。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围坐在办公桌前,分别从提案库里选出与自己所在领域相关的意见建议进行初审并展开讨论。
第二步:由政协委员组成的提案委员会,进行复审
经过“十人团”初审之后,大家就习惯性地称初审后的立案为“提案”了,但其实它们只能算“准提案”,因为还需要经过一道复审的程序。
提案委员会一般由30~40名政协委员组成,两会期间他们会非常辛苦,白天参加完常规会议,晚上还得继续工作,连夜进行提案审查。
比如说,今年两会伊始已经收到的700多份意见建议,经过初审后,全部都要提交给提案委员会进行审议。
昨天采访时,提案委员会工作人员说,今年对提案的把关更严格,对质量的要求更高,尽量避免重复或无操作性,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这道审查,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才能称为真正的提案。最终形成的提案,还要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大会主席团和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关注度高的提案,将“打包”进行专题协商督办
从今年收到的意见建议看,与人力社保有关的所占比例最高,这当中主要又以养老问题为主。另外,环保、医疗、教育等也是热门。大会结束后,内容比较集中和关注度特别高的一些问题,将被“打包”整合,在接下来一年里进行专题协商督办。
其实,这种方式从2013年就开始尝试了,当时选择了“一老一新”两组专题提案。“老”的是委员们多年反映的“民族乡镇政策扶持”,共7件提案被打包;“新”的是关注度极高的“空气污染防治”,共有12件。
2014年,省政协将选择若干个这样的问题进行专题协商督办,以期提高提案办理实效,同时也将与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督促提案的办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