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2014年杭州民办初中招生工作意见建议 网上征集结束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06 14:40:15

  昨天,杭州市教育局网站公布,杭州市2014年市区民办初中招生工作意见建议网上征集工作已于10月10日顺利结束。这次征集工作总共收到意见建议296份,其中来自杭州市教育系统的意见建议6份,来自家长的意见建议为290份,下一步,杭州市教育局将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和分析,将作为制定2014年市区民办初中招生工作意见的参考。

  昨天,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教育局会统一公布这次征求意见的具体情况,也会尽快制定2014年民办初中招生工作政策。

  招生政策为什么要改进?

  这几年,民办中学招生也有两次大的变化。2011年,民办初中招生政策有一项比较大的调整,自主招生范围从之前的20%扩大到30%,民办学校可以按自己的标准选择优秀生,选拔的尺度也变得更大。

  2013年,为了缓解民办初中通过考试掐尖的现象,民办初中招生政策又有较大变动。杭州市教育局规定,民办学校在报名和招生阶段,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与入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笔试和面试,严禁通过培训机构搞变相招生考试。

  之前,一般民办初中招生的过程是:学生先去学校报名,如果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然后统一摇号。没有摇中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一般是笔试),这些名额在学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内,学校按照成绩录取。

  但“不得考试”、“面试改为面谈”的效果似乎有限,今年杭州市民办初中报名中,出现变相面试和过度“劝退”,参加摇号的人数比往年少了不少。今年5月,杭州市教育局表示,要对2014年民办初中招生进行改进。

  民办初中校长:

  政策不要总是变化要有可操作性

  昨天,我们采访了几位民办初中校长,听听他们的说法。

  一位民办初中校长说,“民办学校的校长还没有在一起开过和明年招生相关的会,目前为止学校也没有给出什么意见和建议。其实对这几年的招生政策蛮失望的,虽然教育局每年都说不能考试,但还是有学校会私下行动提前掐尖,也没人管,吃亏的总是老实一点的学校。”

  还有一位民办初中校长说,总的来说,民办初中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政策稳定一些,不要总是变化,学校和学生都很累。二是希望整个政策要有可操作性,今年的招生操作方法指导思想是“不准考试”,剩下的操作都让学校自己想,没有可操作性。面谈的方式太理想化了,初衷虽然好,但每个学校标准不统一,操作起来也不容易。

  还有一位校长说,听说意见和建议里最多的还是要求考试,虽然统一考试不太可能实施,但这可能是学生、家长、学校都能接受的,最公平的方式。但这估计也是最难通过的一种方式。

  家长:

  报名环节是否可以不经过学校

  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孩子马上要小升初的家长,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有家长说,现在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只不过学校在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走样了。所以在制定新的政策时,教育局要加强监管,比如对违规的中学校长加大处罚力度。

  也有家长建议,民办自主招生比例在现在30%的基础上,再扩大一些,比如50%。自主招生外的名额一律网上报名,摇号产生。但网上报名环节不能经过民办学校,而要通过教育局指定的第三方来接受报名。民办学校不得拒收摇号进入的学生。

  考试入学或全部摇号

  都行不通

  在九月底公布征求意见稿时,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虽然有很多人建议采取统一考试的方法,既保障公平,也比较便捷,但这条路行不通。8月底,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免试入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普遍适用的入学原则,是法律赋予每个适龄儿童的权益。所以考试入学肯定行不通。

  “还有一些人建议网上报名,全部参加摇号,这也不太可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不可能完全取消。”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记者 姜晓蓉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