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前景
可开展复杂水下安装、抽油、抢险打捞作业
“深海300米饱和潜水探摸作业取得成功,为我国向深海要资源,向深海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奠定了基础。”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振亮说,本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我国深水抢险打捞能力和海洋工程作业能力。
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认为,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取得成功,表明中国可以在更大深度下,开展复杂的水下安装、抽油、抢险打捞作业,可增强我国大深度水下各类应急抢险和环境救助能力,提高应对我国东海、南海及经济专属区政治、经济等紧急事件的能力。
据沈灏介绍,上海打捞局自主研发出成套的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和标准;自行培养出深潜水技术研发人员、管理指挥人员、潜水员、生命支持和医疗人员、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依托的都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深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
据介绍,“深潜号”是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具备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深潜水工作母船,船上装备的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饱和潜水作业期间,6名潜水员生活在压力为31个标准大气压的生活舱内。
目前,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发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
(综合沈文敏、施洪兵和新华社报道)
□什么是饱和潜水?
饱和潜水是实现深潜水的关键技术。
在常规潜水中,60米水深下,潜水员只能工作半个小时。这是因为潜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加1个标准大气压。潜水员潜水完毕后,必须进行减压。如果不减压,在高压下溶解进潜水员身体内的惰性气体会残留在身体组织中,造成严重的减压病,甚至危及生命。
所谓“饱和潜水”,就是在生活舱里加压形成高压环境,潜水员在舱里呼吸的是氦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使潜水员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潜水员可以在高压下停留几十天,待作业完成后,一次减压,返回正常生活。在不同的深度和高压环境下,混合气体的配比和加压时间都不同。
□我国已亮相的潜器
【“蛟龙号”】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潜龙一号”】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6000米级无人无缆深潜器。2013年10月,无动力下潜5080米,创下我国同类型潜器深海作业新纪录,可完成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底质判断、海底水文参数测量和海底多金属结核丰度测定等任务。
【“龙宫”】深海移动工作站,被喻为海洋里的“天宫一号”。2013年11月21日,“龙宫”雏形——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成功进行水池试验,此实验平台为35吨级,海底工作时间可达12到18个小时,可载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