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老师8次普通话考试未过 遭遇“塑料”普通话尴尬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31 09:36:27
 

  图为曹湘凡向记者展示自己未达标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满口“塑料”普通话。这句带有调侃意味的顺口溜,如今常挂在了曹湘凡的嘴边。“其他科目都过了,只有普通话考了八次还是没过,教师职称评定无望。这真是比高考还高考,希望得到高人的指点!”昨日,再次见到记者,周末在长沙忙于家教的曹湘凡就自己遭遇“塑料”普通话的尴尬求助本报。

  尴尬学生上课未听懂其提问

  行色匆匆,一脸的笑容。街头再次见到曹湘凡,记者感觉其精神状态比以往好了许多。在本报的关注中,2010年从湖南警察学院毕业后,40岁出头的曹湘凡应邀回老家汉寿县当起了老师。如今的曹湘凡有着双重身份,在汉寿县第三中学,他目前是一名高中的政治任课老师;在长沙城区,他是多名高中学生的上门家教老师。每周曹湘凡往返于长沙和汉寿,星期一至星期五,便在汉寿县第三中学正常教学,周六、周日在长沙继续上门家教。

  “学生都说我的普通话不怎么标准,讲起话来甚至有点南腔北调。没办法,这与这些年的生活经历有关。”谈及自己当教师的感受,“塑料”普通话让他困惑不已。曹湘凡告诉记者,有一次自己上公开课,到学生提问的环节时,他喊了几名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后,当时整个教室里无人吱声:原来,面对自己的提问,大多数同学没听懂,都只好傻呆呆地看着对方。最后,经一名勉强听懂的学生“翻译”后,这个提问才得以弄清,提问尴尬才得以化解。

  努力清早起床听正音教程

  “塑料”普通话不仅让曹湘凡教学遭遇尴尬,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师职称评定变得遥遥无期。“一同参加培训的老师中,有些老师最多两次就通过了普通话二甲,这些年来我八次参加考试都没考过。”尽管考试训练有素,曹湘凡的普通话考试却屡屡碰壁,让他深感困惑。

  为训练普通话,周末蜗居在长沙小旅馆做家教的他,每天一大早起床,然后一个人站在房间里,雷打不动听普通话正音教程,看与提高普通话水平有关的书籍,然后才出去上门家教。“在正式场合我注意自身的形象,尽量控制不说话,实在憋不住了就对着墙壁自言自语,尽管发的音不是字正腔圆。”曹湘凡向记者透露,他甚至认为自己现在得了普通话强迫症。

  自称已是“半个长沙人”的曹湘凡认为,普通话考不过首先是与自己乡音难改直接有关,加上在长沙生活了15年,与各种口音的人打交道,时间一长,南腔北调式的“塑料”普通话也就难改了。

来源: 长沙晚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