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银行资金面紧张,理财产品收益率近来节节攀升,手上有“余粮”的上市公司也不放过这一挣钱的机会。上周,上市公司理财达到一个高峰期,40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投资理财公告,环比明显增多。
理财收益率多在5%以上
上周六,保龄宝(002286,股吧)、双汇发展(000895,股吧)、伟星股份(002003,股吧)、克明面业(002661,股吧)、皖通高速(600012,股吧)、奥康国际(603001,股吧)等1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理财公告。12月27日,宇顺电子(002289,股吧)、新联电子(002546,股吧)等8家公司发布理财公告。12月25日,伊利股份(600887,股吧)、海特高新(002023,股吧)、博雅生物(300294,股吧)等15家公司宣布已投资或拟投资购买理财产品。
上述40家上市公司中,既有传统投资理财“大户”如富安娜(002327,股吧)、汉王科技(002362,股吧)、皖南传媒等,也有过去12个月内未购买过理财产品、未使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尝鲜者博雅生物等。从投资标的上看,多数选择的是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部分公司购买了信托公司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由于年底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攀高,此轮上市公司的理财预期收益可观。商报数据中心统计,上市公司购买的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或保本保证收益型产品,预期收益率多数均在5%至7%之间。这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5%~6%的水平基本一致,部分高门槛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甚至在7%以上。
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最近发布投资理财的上市公司中,不乏大手笔的“富户”。例如,双汇发展12月28日公告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于近期购买了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厦门国际银行发行的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累计金额为176160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5.01%。伊利股份则在12月24日公告称,拟以闲置资金购买总额不超过11亿元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截至公告日累计购买理财产品78亿元,其中尚未到期理财产品余额为28亿元。
另外皖新传媒(601801,股吧)26日公告,拟使用共计8亿元购买三种理财产品,5亿元投资信托。公司称,用于委托理财的自有资金累计余额为19.69亿元,占2012年年净资产的47.59%。此外,中泰化学(002092,股吧)年底累计投资近15亿用于理财。陕鼓动力(601369,股吧)拟也委托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理财3.5亿元。至于投资目的,上市公司在公告中均表示,是为了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公司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开展投资理财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