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首当其冲
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发现,其实“大四空巢”现象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据一份针对全国36所重点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四在读生有46.7%逃课超过课时量一半。其中67.5%的人认为大四的课程没必要,只有8.3%的人认为大四的课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
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四空巢”现象?高校又为什么对这个现象制止不力呢?显然,就业压力首当其冲。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为了毕业后有好的归宿,提早进入求职阶段,正常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人敢以牺牲就业率为代价来要求大四学生安心学习,因此,对“大四空巢”现象采取默许或回避的态度,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
重庆工商大学段庸生教授表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浮躁功利的社会氛围中,大学生不得不提前找工作,提前“占位”,往往在大学的第三、第四学年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找工作上,一旦“占位”成功,释放了就业压力,也释放了生存压力。
事实上,各大高校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是闻招聘会而动,置学校课程于不顾,奔赴各地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四处投简历,只为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踏上了考研、考公务员之路,哪还有时间去课堂上听老师讲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呢?
面对大四课程形同虚设的问题,不少大学生不以为然。“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学能力,去不去上课影响不大,而且大家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就业、考研什么的,真正呆在学校的也没心思上课了。再说上大学不也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重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郭琳琳这样对记者说。
不少大学生还向记者表示,这种现象也与高校管理制度松懈和用人单位过于急功近利不无关系。因为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学校对毕业生旷课出去找工作或是复习考研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松了对教学的管理。在学校的基本态度影响下,授课教师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步放宽,出卷时勾勾重点,监考不严,无论上不上课学生基本都能考试过关,如此也助长了大家的旷课之风。更要命的是,应届生本就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增加他们的经验值而要求签了协议的学生们提前去上班,最后只给出一定的时间回来进行毕业答辩。有不少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胡乱拼凑了事,因为此时论文对于他们的意义已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