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雾霾,何时能够不再来 有赖政府、企业和市民们共同作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20 09:02:27

  近日冷空气带来的及时雨,驱散了多日的雾霾。但自12月初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后,市民心里仍在忐忑:山好水好的衢州,为什么也出现了这样的坏天气?雾霾何时能够不再来?

  衢州市民一直对本市的生态感觉良好,突如其来的严重雾霾天气,让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雾霾何时不再来?对这个问题,哪个专家都不敢夸口。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彭应登更直言不讳:“中国接下来将进入雾霾高发期。”

  这些年来,国内很多地方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环境越来越脆弱,雾霾高发已呈常态化趋势。

  霾和空气污染相生相伴。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空气质量既受本地污染排放因素影响,也受外来的影响。今年我市委托省环境监测中心做了一个有关衢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污染来源的研究,不同季节中本地和外地源对市区大气污染的贡献程度各有不同。

  夏季影响衢州的气团主要来自偏南方向的海洋气团,大气扩散条件好,是我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我市颗粒物污染可能受长三角地区污染物向南输送的影响较大。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江飞博士以2012年10月为研究时段,对大气污染状况进行模拟再现,得出的结论是,平均而言,外地输送对衢州市二氧化硫、PM2.5、PM10浓度的贡献分别为61.4%、73.5%和71.5%,本地排放和外地输送对二氧化氮浓度的贡献分别为45.2%和54.8%。高污染过程中,外地输送贡献可达到90%左右。

  冬季,我市主要受打转的局地气流控制,扩散条件较差,是我市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局地源一次排放和污染累积导致市区空气质量恶化,其次也受到长三角地区区域污染的影响。

  本月上旬出现的严重污染天气,从高污染带自浙北、绍兴、金华、衢州渐次推进的实际情况看,直观显示了外地对衢州地区的输送影响。

  有人调侃说,雾霾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空气的流动性,几乎让人防无可防,造成“天下同此雾霾”。但这不是逃避责任的理由,本地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亦不能轻视。特别是扩散条件较差的冬天,本地源影响的比重更大。

  新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AQI指数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六项指标。影响这六项指标的因素,据分析主要是燃煤等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PM2.5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从杭州市环保局对杭州PM2.5来源解析结果看,机动车尾气是杭州PM2.5的最大来源,占比近40%,其次是燃煤占33%,扬尘占8%。

  我市目前尚未对PM2.5来源进行分解。因产业结构不同、汽车保有量差距悬殊,我市机动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应该会比杭州低很多,而燃煤等工业因素影响会更大一些。从市区三个空气质量自动站监测的情况看,南区监测站的空气达标率明显低于西区,主要原因就是距工业区较近。

  当然,不断飚升的汽车数量,对我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而且会越来越大。早上8点半前后早高峰、傍晚5点前后晚高峰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发布平台上,市区空气质量指标规律性地出现阶段峰值,很大程度上是汽车尾气的贡献。衢州市域范围内40万辆机动车,几十万根排气管连结起来就是一根根巨大的黑烟囱。

  雾霾不是一天造成的,雾霾的消失也不可能短时间实现。但无可否认,雾霾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治理雾霾要有政府的行动,要有企业家自觉的社会责任,也需要人人参与。近年,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虽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逐渐改变我市偏重的产业结构应可期待。目前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总量仍然巨大,市区周边主要污染源的工业废气排放量达930多亿标立方米,现在巨化、元立等主要污染源企业已在减排上行动起来,众多企业还可以做得更好。对于每一个普通市民来说,也有事可做,那就是尽量减少用车,多一些绿色出行。治霾,需要分清责任轻重。但早日摆脱雾霾下的灰暗心情,无疑有赖政府、企业和市民们共同作为。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姚沐水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