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遭遇事故安全气囊弹出 副驾驶座上的三龄童不幸身亡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1-27 08:41:07

  小宇被弹到前挡风玻璃上,挡风玻璃被撞得蜘蛛网状。

  几天前,乐清的李先生开着荣威小轿车,老婆抱着三岁的小宇坐在副驾驶座上,一家人开开心心出了门。

  谁知,在经过一处十字路口时,突然从右边蹿出一辆车,“嘭”的一声撞上了李先生的小车。事故中,副驾驶座的安全气囊弹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小宇被弹到了前挡风玻璃上,颈部动脉被割伤后大出血,虽然医院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挽回小宇的生命。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李先生,他在电话那头沉痛地说:孩子没了,全家人都非常难过。最让李先生后悔的是,车上没装儿童安全座椅。

  事故发生时

  妈妈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座

  事故发生在11月24日中午12点45分左右,小宇的爸爸李先生驾驶着一辆黑色荣威小轿车,小宇的妈妈抱着小宇坐在副驾驶座上,一家三口正从乐清芙蓉赶去虹桥。没想到,这次出门,将成为他们和孩子的最后一次旅程。

  因为没有坐安全座椅的习惯,一般小宇出门都是由妈妈抱着坐在车上。“因为这里视野比较开阔,孩子喜欢坐在副驾驶座上看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

  当时一家人开开心心,有说有笑的,平常小宇坐在车上,李先生总是会放慢车速。车子途径乐清虹桥镇连桥村桥头的十字路口时,一辆银灰色现代商务车突然从右边撞了上来。“当时车速大概在40—50码左右,我已经刹车了但还是撞上了。那辆车撞向我的右后轮位置上,撞击力挺大的。”

  两车相撞后,商务车打了90度的转,横在了马路上。荣威轿车车头保险杠脱落,两个安全气囊全部弹出,副驾驶室位置上的挡风玻璃破碎成蜘蛛网状。

  安全气囊弹出

  孩子被弹到了前挡风玻璃上

  车祸发生时,李先生和老婆都系了安全带,而小宇则坐在妈妈的腿上,并未系上安全带。由于撞击力太大,安全气囊弹出,孩子被安全气囊打中后弹到挡风玻璃上,颈部被炸开的气囊盖碎片割伤,留下了一道很深的伤口,鲜血直流。

  “我当时一直喊‘救命啊救命啊’!”,李先生说,当时孩子的头部一直在流血,而自己的车子已经无法开动了。

  刚好有一辆灰色的小轿车经过,好心的司机和孩子的母亲一起将孩子送往医院。

  小宇被送往医院后,虽然经过医生抢救,但因出血太多,医生还是没能挽回孩子幼小的生命。

  交警判定,这次事故中双方都有责任,商务车负主要责任,司机姚某已被刑拘。

  交警警示

   12岁以下孩子不得坐副驾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或者妈妈开着车,孩子自己坐在副驾驶座上,或者孩子由爸爸妈妈抱着坐在副驾驶座上。这些看似平常不过的乘车习惯,却隐藏着相当大的危险。

  副驾驶座其实是车辆最危险的位置。“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座,等于让孩子坐在炸弹旁边。”交警这样表示。

  一般的私家车座位是按照成人标准设计的,孩子独自坐在副驾驶座上,即使系上安全带,也很难控制身体,孩子容易从安全带下滑出,最致命的就是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囊弹出的杀伤力,12岁以下的孩子颈部还正处在发育期,肌肉骨骼都比较脆弱,安全气囊张开的冲击力,可能造成孩子轻则面部受伤,重则胸部骨折、颅内出血、颈椎骨折以及窒息等后果,而且气囊盖板炸开的碎片很容易将孩子的颈部及气管割伤或者割断。

  乘车时由大人怀抱或坐在成人腿上看似对儿童有保护,实际上一旦发生紧急刹车,这种方法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当汽车以五六十公里的时速紧急刹车时,抱住一个3岁大、体重为12公斤重的孩子需要约150公斤的力量,这显然是母亲无法控制的。家长们应该正确使用安全带、儿童安全坐椅、增高坐垫等安全装置,并将其坐在汽车后排。

  安全座椅可将死亡率降低70%

  中国社科院统计,2012年中国有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成为造成该年龄组死亡的头号原因。

  报道称,在中国,对儿童安全座椅的公众认识程度很低。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约40%的父母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并不系安全带,另外43%的父母说,他们坐车时抱着小孩。

  在中国,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汽车只有1%。世界卫生组织称,这种座椅在发生车祸时能减少对颈部和脊柱的压力,可以将死亡率降低7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