挞伐之余,有网民感叹,“老人变坏了”,但马上有人更正了一下这一结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引起了一片共鸣。给某个群体定义“好坏”本身就是一件很武断的事,反而使矛盾愈加无法弥合。
关于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冲突不止在让座这件事上,老年人广场舞扰民的冲突也屡见不鲜,日前发生在武汉的一件大妈跳广场舞遭泼粪的事情,将这一争议推至风口浪尖。汉口某小区的大广场上20多名50多岁的大妈每天在此放音乐跳舞,一日早晨,音乐刚刚响起,便遭遇楼上业主泼粪,大妈们只能悻悻而归。
江苏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泰州一市民停车,被“广场舞大妈”贴条“锻炼重地请勿停车”,南京某小区早上在广场上跳舞的老年人还被泼过水,采访中,不少老人表示不理解:“年轻人为什么不能早点起床?”
泼粪泼水这样的“维权”显然是不明智的,甚至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年轻人为什么不能早点起床”的反问也折射出某些老年人“倚老卖老”的心态,道德不是“单行线”,如果没有相互的体谅和尊重,只会在误解和冲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美德,但反过来并不是一种可以颐指气使的权利,广场舞是很好的一种健身方式,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跳就什么时候跳,想在哪儿跳就在哪儿跳,任何道德和权利的要求,还必须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否则,单方面的尊重就会变得无理甚至是荒谬的。
其实,很多冲突并非双方所愿,而是客观造成的——老人“无位可坐”,原因在于不尽完善的公共交通,老人“无地可跳舞”,反映了目前我国健身设施和场所不健全,于是,对于“公共空间”的争夺演绎成了代际和群体的冲突,这样的矛盾,只能在社会的慢慢发展中解决。
也有人分析,此类冲突增多是老龄化社会来临的一个征兆,老年人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之间的资源分配相应产生了变化,老年人的“占领”会越来越多,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上班高峰时老人外出锻炼、买菜坐公交,引起上班族的抱怨,都是老龄化的外在表现。
应对老龄化、改善客观条件看来非一日之功,但在人与人之间提倡宽容和理解,多从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许会减少此类冲突。毕竟,强行要求让座和泼粪都是罕见的极端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理性和尊重还是占了大多数。
每个人都有变老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那么容易“变坏”,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背后,应该还有共同和普遍的人性和道德准则,“和而不同”即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