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报道了“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老人自发吃学生剩饭的事迹”后,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全国不少高校也都加入讨论的行列中。记者昨天(20日)选择了山东、河南、吉林、广东、甘肃5个省的5所高校,共67名同学参与了一个小调查,带来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由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引发的思考》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如果在学校食堂点了一份你喜欢吃的菜,比如茄子,但发现很难吃,一般情况下,你的做法是:A:不会再吃;B:象征性的吃一点;C:不管怎样,都会坚持吃完。
在67名同学的答案中,选择扔掉的有8人,占12%,选择象征性吃一点的同学有31人,占46%,选择全都吃光的28人,占4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不会选择直接倒掉,选择象征性吃一点和都吃光的比例很接近。
王颖颖:我一般都会吃掉。
记者:为什么?
王颖颖:就是我怕浪费啊,从小家里的饭都要吃没,就算难吃也要吃掉。
记者:如果你在食堂打到你不爱吃的菜,会怎么办?
学生:不吃。
记者:为什么不吃?
学生:我挑食。
记者:你不觉得浪费吗?
学生:不觉得啊。
当挑食可以成为浪费的理由,这位同学如实说出了他的消费观。大学校园里,什么样才是正确的消费观?除了吃,最能体现消费理念的,恐怕还是“穿”和“用”,广东大学生刘同学直言不讳。
刘同学:我觉得穿名牌、用名牌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行为,有些人他是那种能力,比如说有些鞋子,像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鞋子就对脚会保护,我自己能力需要去得到一定的支撑的话,才会需要这样的名牌来支撑。
刘同学的观点并非主流,辽宁的白同学就很不赞同他的说法。
白同学:我们花的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我们应该适度消费、合理消费。
很多的年轻学生们支持山东赵同学的观点。
赵同学:名牌很多,一般的家庭都可以买的起,穿名牌可以体面点,但这个并不是你炫富的一个资本。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对于网购的行家里手们的大学生来说,真的是花钱并快乐着。
张垚:购物很狂,当时觉得挺好的,其实利用价值并不大。
苏月玲:去年我们宿舍双11购得特别多,八九百,今年可能理性了一点,最多的300多,买一些衣服、化妆品。
用在校园,除了化妆品,大学生最看重恐怕就是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