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娱乐频道 > 明星资讯
忆歌唱家、教育家王音旋:音乐的旋律永久回荡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1-15 11:14:30

  王音旋便装照。

  “苦菜花开满地黄,乌云当头遮太阳……苦菜花开香又香,朵朵鲜花迎太阳……”一首电影《苦菜花》的插曲以流畅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赞颂了胶东人民善良不屈的崇高精神,曲调昂扬,富有山东地域色彩,是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童年记忆里不可或缺的经典回响。10月12日,这支插曲的原唱、77岁的歌唱家王音旋在济南辞世。接触半年多,我和她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变成了朋友。我永远不能忘怀,窗帘紧闭的房间里,一位慈祥的老者,斜靠在椅背上,默默地回忆和倾诉她的人生感悟,“如果没病,我还能教学生……我还不到80岁”。

  

  今年4月初,我拨通王音旋的电话,那边传来虚弱无力的声音,询问得知,她正在千佛山医院住院。“好几家媒体的采访,都被我拒绝了……我有糖尿病,糖尿病引起了血压高,现在又得了脑中风……不然就算了吧。”久病缠身,王音旋已无力应付外界干扰。为了不给她压力,我安慰她好好养病,待她情绪稳定后,我们相约月底再通话。

  月底,我如约拨去电话,王音旋似乎忘了我们曾通过电话,又开始询问我个人及我所在单位情况。沉默了一会儿,她问道,“闺女,你想采访什么?”听她这么问,我心里一喜。当得知大部分问题是围绕她“一个人”时,她突然抬高了嗓门:“我对自己没什么好说的,我这一辈子最大的荣耀就是培养了彭丽媛、王世慧、罗余瑛等歌唱家……其他的我没兴趣谈。”当我允诺改动采访内容后,王音旋终于答应了采访请求。

  按约定时间,我和同事轻轻叩响了王音旋的病房门。进到屋里,保姆示意躺在床上的便是王音旋。只见她两眼深陷,眼圈发黑,骨瘦如柴。我心里一惊,急忙走到病床前,伸手去握她的手。她见了,微微抬起头,用一双大手把我的手包住,饱经风霜的脸上渐渐绽开笑容,“你们来了……”她示意保姆扶她下床,她要坐着接受采访。保姆再三叮嘱:“她坐一会儿血压就会升高,等血压升到230时,说话就困难了。那时无论如何,采访都不能继续。”坐在轮椅上时,由于脑中风,王音旋的手、脚不停地发抖。想来我盯着她看了好久,她安慰道:“没事儿,我就是腿脚不灵便,脑子还算清晰……你们想问什么就问吧。”

  二

  王音旋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渤海军区文工团从事文艺工作。在部队10年,她常为官兵演唱。“只要他们喜欢,我就唱,不在乎有多少人,给谁唱,即使有一个炊事员因为做饭没听到,我也专门跑去给他唱。所以他们见到我,很远就敬礼。”1953年初,王音旋随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代表华东军区奔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很多青年人都牺牲了,没能回到祖国……一个战士躺在那里,胳膊、腿都被炸断了,我去为他演唱时,见他身上的肌肉在动,就问旁边的护士,他怎么了?护士说:‘他是在激动地欢迎你。’”王音旋含泪说道:“他们很勇敢,所以我有多大力量就使多大力量,即使嗓子累到不出音,我也唱,当时我就这个心情,他们也能感觉出来,所以用打下的飞机残片给我制双筷子,刻上‘赠给最可爱的人王音旋’。你们小,没经历过。”王音旋数度哽咽,声泪俱下。“中国人民的伟大,我看到了。现在的青年人应该为生在这样的国家骄傲,要好好学习。”

  1953年和1957年,王音旋分别赴天津音乐学院、上海声乐研究所进修声乐。为抓紧时间多学知识,她严格要求自己,非常刻苦,学一年赶上人家两年多。“我之前没接受过专业的声乐理论教育,所以有关声乐知识、声乐理论基础的书我都买来看,对每种声乐技巧训练及每次艺术实践都不怠慢。”正是这两年的刻苦学习,使王音旋成了富有理论与技巧的民族声乐人才。

  1964年,王音旋被调到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从事声乐教育工作。但几十年来,她直接教过的学生只有十几人。“我始终站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教学,上课从来是一对一,我培养出的学生都是演员,现在他(她)们都活跃在舞台上。”王音旋刚进学校时只有28岁,但她并不觉得遗憾。“来这里我感觉比较优越的一点是,我在舞台上摔打了十几年,我有经验。观众为什么愿意听我唱?因为我把他们当成了亲人,我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

  多年的舞台实战经验,使王音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即以情带声,以字带声,声情并茂,加上恰到好处的表演,犹如锦上添花。”王音旋说,所谓以情带声,首先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准确理解歌词的含义,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带着情感表达声音,这样才能唱得“有骨头有肉”。以字带声,指的是演唱过程中要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让观众听得明白。此外,演唱时还应注重舞台表演细节,演唱者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符合“情”的要求,为“情”服务,从而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王音旋的悉心教导下,她的学生们在各项比赛中屡获大奖,并在国内外重大演出中广受追捧。“我愿意把我的经验教给学生,看到学生们取得成绩,作为教师,我很自豪。”王音旋说。

  采访进行到半个小时,保姆询问王音旋要不要躺下休息会儿,她摇头,“我还能坚持,我的身体我心里有数,血压还没上来。”说完,她径自笑了,好像那病也成了朋友,什么时候造访她心里有数。得知记者要拍照,她让保姆拿过小镜子,整理了下头发,还擦了口红。我试着拍了几张,拿过去给她看时,她嫣然一笑,“怎么这个鬼样子,等我好些你再拍吧,这样的照片也上不了报。明天我让保姆回家找找老照片。”王音旋告诉记者,她每周要往返于家和医院好几次,“为方便治疗,学校专门提供了一间平房给我。”

  

  我一辈子都很幸福。老人抚摸着先生的照片,慢慢陷入对往事的回忆……

  “那时他是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师,很优秀。我虽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但他喜欢我,一辈子都很疼我、照顾我。”说起丈夫金西,王音旋满脸幸福。金西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从事音乐工作50多年,创作了大量具有山东民间风格的歌曲。“山东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是他从事音乐创作的肥沃土壤。‘凡是我写过的地方,我都去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9年,他与别人合写《泰山颂》时,在泰山脚下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他们多次进山采访,搜集素材,虚心向群众请教。每天在山上山下转来转去,闻松涛、观日出、听风声、看古迹……”

  没有高音区,没有抑扬顿挫,只是任声线随着感情的起伏缓缓流过,房间里没有歌唱家。有的只是仲夏之日,一个奶奶在给不爱睡午觉的孙女讲述那年代久远、属于她和他的美丽往事。

  2007年6月,由王音旋编著的《金西创作歌曲集》出版。歌曲集收录了金西创作的《我的家乡沂蒙山》、《请到沂蒙看金秋》、《高山上的百灵鸟》等散发着浓郁山东民间音乐特色的经典歌曲。“这里面的歌我都会唱,他喜欢听我唱。”王音旋一页页翻着,一边给记者讲述先生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他常到农村蹲点,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所到之处,他都热情地与各种年龄、各种性格的民歌手交朋友,亲身感受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从更深层次了解山东人民,也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了解山东民歌。”

  我接过歌曲集,认真地翻看着,碰到感兴趣的,小声哼唱。“如果你真的想学,有空就过来,我教你。”王音旋指了指房间西南角的钢琴,“我还可以给你伴奏。”

  夏日的黄昏,房间角落里,一老一少,一唱一和,竟已成梦。我久久伫立在她的住所前。不去敲门,亦不愿离去。因为我知道,即使我敲门,也不会有人再热切地应我一声,然后急急地差保姆来开门。环顾四周,丝瓜藤依然翠绿,藤上的老丝瓜静静地悬在秋风里。斯人已去,思念永存……

  手记记者

  唱出人民心声

  1948年,王音旋进入渤海军区文工团从事文艺工作。在那个要求文艺战士“一专三会八能”的年代,王音旋既学习打腰鼓、拉二胡,还练习唱歌、跳舞,是一位文艺多面手。当时正值淮海战役爆发,热火朝天地排练节目,到战场上去慰问演出,成为文工团的重要任务。“文艺工作者虽然手里没有枪,但我们的工作起的作用不小。战士们看到我们像看到亲人一样。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我面对战士们演唱《我是一个朝鲜姑娘》、《冰冻三尺,不是一日之寒》……他们都很受鼓舞。指战员和群众喜欢听我唱,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歌唱事业的原因。”她说。

  王音旋认为,山东的民间音乐唱腔高亢嘹亮、优美抒情、朴实无华,能唱出山东人的心声。“中国民族艺术很丰富,就我个人而言,我热爱民族声乐,觉得该大力推广。我国的民族民间唱法有其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京剧、民歌、说唱音乐等方面涌现过大批享誉世界的艺术家。这说明,我们的民族声乐是最富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的。美声以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为代表,他们有400多年历史,技巧高超。美声等西洋唱法,只能借鉴、吸收其科学发声方法,完全拿来主义是不足取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欣赏爱好和他们截然不同。”此后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王音旋坚定不移地走声乐民族化道路。她所教的学生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我教的学生都唱民族声乐。”她说。

  1996年,离休后的王音旋仍坚持带学生,希望将自己演唱民族声乐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直到2004年底,她因病才不得不停止教学。王音旋去世后,回忆起老师的一生,师生们有个共同想法,“所有哀乐都无法概括老师的一生,《苦菜花》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10月14日,在王音旋的追悼会上,响起的正是这首《苦菜花》。

  在物质贫匮的年代,每逢夏初时节,妇女小孩都会涌到田间地头挖苦菜,“一篮苦菜半瓢粮”是庄户人家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春风吹了一年又一年,金黄的苦菜花,在春风中谢了又开。而今,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缺少粮食了。那漫山遍野的苦菜,不管生存的土地多贫瘠,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那缕阳光和那团土壤,默默地生,暗暗地长,即使身在荒野也不会落寞、也不浮躁。

来源: 搜狐娱乐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