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求职学子漫天撒网 毕业季大学校园期盼“情投意合”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1-15 10:57:03

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企业专场招聘会围满了投简历的学生。

  10日,华中农业大学举行2014届毕业生冬季供需见面会,202家单位前来纳才,提供的就业岗位比去年冬季增长约5%。

  10月以来,我省高校提前迎来了招聘高峰期。在各种校园双选会、专场招聘会、企业宣讲会上,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场面火爆。

  用人单位提前来校园抢滩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应届毕业生黄怡在20多天里,先后参加了近40场招聘会。她说:“这些天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很多,大家都准备得很充分。在招聘会上投出的简历,让我获得了不少面试和笔试的机会。我对就业充满信心。”

  上月,77家用人单位在该校举行招聘会,提供岗位需求2500多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2%。多家重点中学和名企“释放”了大量岗位需求,政府机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则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大规模的就业岗位。

  该校学生就业工作处市场办主任沈娟介绍,往年校园招聘会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启动,今年提前了近两个月,10月已迎来小高峰,许多规模较大、用人需求旺盛的单位来校招聘。

  上月19日,在武汉大学首场校园供需见面会上,138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约6000个就业岗位。截至目前,9家区域性人才机构组团到该校招聘,近400家用人单位举办了专场招聘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开学两个月以来,已有100多家企业前来举行专场招聘,数量超过去年所有场次的三分之一,预计本月将会出现一个大的井喷,招聘会数量超过去年。

  不少学子仍感工作不好找

  尽管用人单位需求广泛,不少学生仍然感到,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并非那么容易。

  10月下旬,广州越秀集团在武大举行校园宣讲会,希望吸纳工程、金融、投资、财会、医药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优秀人才。其他高校的许多学生也闻讯赶来,报告厅被挤得“爆棚”。

  当招聘负责人明确告诉他们,该集团今年在全国总共只招95人,而且更青睐成熟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时,现场顿时一片惊呼和叹气。一名男生好不容易挤进人群,投出了简历。他感叹,要想进名企,竞争更加激烈,自己也许又是当了一回“陪练”。

  湖北经济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黄佩从10月初开始投简历,已经投了十几份,但是均无回音。她感到压力很大:一个管培生岗位,投简历的就有两三百人,要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有点难。

  武汉理工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余萍萍上个月不停地跑招聘会,有时一天跑两三场。她说:“一个国企岗位有几千人竞争,要经过四五轮面试,有的岗位只招男生。”

  一些用人单位则感到,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的毕业研究生双选会上,贵州毕节学院现场收到近200份简历。该学院副院长杨保华说,学校理工科教师岗位非常缺乏人才,但前来应聘的研究生大部分是人文社科专业,有一定结构失衡。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如渴,一方面是求职学生望穿秋水,双方都期盼着“情投意合”的姻缘。

  不要盲目等待和被动就业

  校园招聘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主渠道。华中农大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该校每年有46%左右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最终签约。在不少高校,这个比例更高。

  高校人士建议,学生既要广泛“撒网”、谨慎签约,也要把握机会,不能老盼着以后还会有更好的单位来校招聘。要踩准用人单位招聘节奏,早准备、早出手、早签约。“近几年校园招聘活动‘来得早、势头猛、消退快’”。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醒,毕业生应根据自身职业目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及时落实就业岗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汪平也指出,毕业生要充分利用下半年的就业旺季,不要盲目等待和被动就业。根据往年规律,约七成用人单位会在年前完成招聘工作。

来源: 湖北日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