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班级规定上课迟到罚款5元讲话15 两月收罚款3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1-08 10:30:32

  @华西都市报:广安邻水县九龙中学高一5班的罚款制度让不少学生口服心不服:上课迟到罚款5元,上课讲话罚款15元,穿西装进教室罚款20元……有家长质疑这涉嫌变相收费。该班级班主任表示,制定罚款制度是为更好地管理学生,所收罚款也全部登记在册用于班级开销。

  迟到一次罚款5元、穿西装进教室罚款20元……这是广安邻水县九龙中学高一5班的罚款制度,从开学至今,短短两个月已罚款3000余元。对此,该班班主任唐老师称,制定罚款制度的初衷是为更好地管理学生。

  昨日,该校一名王姓校长表示,对学生罚款不合理,目前已对唐老师批评教育,先前收取的罚款如数退还学生。唐老师称,将在学生家长会上就此事道歉。

  制定罚款制度两个月收罚款3000元

  每天一起床,张华(化名)都会提醒自己,上课不能迟到,否则5元钱就没了。

  张华是广安邻水县九龙中学高一5班的学生,根据该班的罚款制度,除上课迟到要被罚款外,上课讲话要罚款15元,穿西装进教室罚款20元,如寝室有一个人吵闹,全寝室每人罚款10元,下次再犯,每人再追加10元。

  “罚款名目太多了,有丝毫闪失都会被罚款。”张华说,班上安排有专门的同学担任“财务管理员”,对被罚款学生的姓名和数额进行登记。该班的罚款账簿上,大部分学生被罚款金额为5元,也有被罚20元、30元的情况,但并未标明因何被罚款。

  “从开学到现在,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被罚过钱,罚款都有3000多元了。”张华说,班上66名学生,有的学生一个月要被罚100多元,而收取的罚款将用作班级日常开销,包括购买清洁用具、桶装水、奖励月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等等,这些开支都在账簿上有详细登记。

  不敢告诉家长用生活费交罚款

  “被罚钱了,还不敢给家长说,否则要挨骂,所以只能从自己的生活费里面扣。”该班另外一名学生说,一个月的生活费有五六百元,如果每个月被多扣几次,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

  “我不喜欢这样的罚款制度,也许劳动(擦窗户、扫地)会好一些,但班上规定的,没办法,如果生活费没了,会不会有人走歪门邪道?这样的管理模式有问题。”该同学对班级的罚款制度表示很无奈。

  “这样的罚款叫什么事儿啊?”一位该班学生的家长无意中得知孩子因违纪遭罚款后,对此班的罚款制度表示质疑,这是否涉嫌变相收费呢?学校回应

  罚款不合理应如数退还给学生

  高一5班班主任唐老师表示,罚款制度只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个规定是经过班委干部的讨论。

  对此,该校一名王姓校长表示,不管学生有哪些违纪行为,对其进行经济处罚不合理,班上的罚款制度必须叫停,收取的罚款如数退还学生。

  昨天,王校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目前已对班主任唐老师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其写书面检查。最新情况班主任反思将向学生家长道歉

  昨天,张华告诉记者,班主任已让“财务”将收取的罚款如数退还。唐老师说,所收罚款是交给班上的“财务”管理,所有罚款并未经过自己的手,而充当班费之后的开支也一直是公开的。

  只是由于先前部分罚款已被充当班费用于班级开支,昨天班上管理“财务”的学生清理账目时,发现收到的罚款还剩1800多元,“用掉的罚款由全班学生共同交纳的班费补上,然后退还给学生”。

  “接下来会寻找其他更合理的方式来管理班级。”唐老师说,将在学生家长会上,就此事向学生家长道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王超摄影报道记者手记换一种管理方式让学生心服口服

  班主任通过罚款的方式管理班级,或许有一定效果,但长远看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多数是让学生口服心不服。该班主任试图用罚款这条“绳子”捆绑住学生的“越轨”行为,其管理方法太简单粗暴,更是违背了教育规律。

  为管理好班级,班主任使用创新手段,我们并不反对,但除了罚款这样的方式,能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有学生和家长建议用最“古老”的方式来管理,比如说扫地、擦窗户等等。当然,无论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切合实际,还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