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冲刺规模时。基于今年新基金发行的困境难解,进入11月份,基金公司纷纷加入发行大军,为了规模之争,进行今年最后的营销大战。但从基金公司反馈的情况看,年底出现规模奇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0只新基金同时销售
进入11月份的第一个完整周,基金公司就迫不及待抢占渠道资源。本周一,广发、博时、海富通、中欧等4家基金公司的5只产品开始认购;周四,嘉实、汇添富、中银等3家公司也开始卖新产品;周五,华安将发行2只行业系列产品。
至此,有近30只产品同时上柜销售。股票、债券、货币、QDII、互联网专供,各类产品一一上柜,品种齐全。不过,主要的还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万家、景顺长城、大成、中欧、南方、长信、泰达宏利、海富通、国富、汇添富、华泰柏瑞、易方达、中海等发行的均是债券类产品。
“这是我们公司今年发行的最后一只产品。”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公司还准备了一只产品,但目前看渠道里可能排不上了,只有等明年发行。
记者从正在发行产品的基金公司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公司都已经把11月开卖的基金作为年度最后一只。基金公司渠道人员说,越到年末,银行越没有心思给你卖产品。今年下半年基金本来就卖不出去,为了能达到成立的量,基金销售人员到银行求爷爷告奶奶的。乘着现在资金还没到最紧张的时候,赶紧完成最后一只的任务,也是给股东方一个交代。
“我们本来对规模就没抱太大的希望,现在发行的这只估计‘能成立’。”即将结束发行产品的基金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表示,基金能成立,数字不要太难看,就算很不错了。对目前发行的产品,公司也没有太高的规模要求。
新基规模不到去年3/4
虽然今年基金公司马不停蹄地发行产品,但付出和回报明显不成比例。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92只基金产品成立,数量远远超过去年全年的260只新基金,为1.12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首募份额总计只有4642.99亿份,仅为去年6446.63亿份的72.02%。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15.9亿份,而去年的单只产品达到24.79亿份。
具体来看,每一类产品的单只规模基本都出现了大幅缩水的情况。股票型基金发行61只,平均发行规模为8.41亿份,远远低于去年的98只,平均11.49亿份;但混合型基金今年发行了30只,比去年多了19只,平均规模8.62亿份,和去年相当;债券型基金是今年发行的“主力大军”,发行了122只,去年全年仅有68只,但平均单只规模大幅缩水,从去年的24.88亿份下降到18.97亿份;货币市场基金发行数量40只,仅比去年少了4只,但单只平均规模降幅超过一半,从67.35亿份骤降为31.38亿份。此外,保本基金、封闭式基金和QDII的单只平均规模也都有较大的缩水。
今年,特别是下半年,新基金发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新基金屡屡依靠延长募集期才能勉强达到成立下限,单季每只产品平均规模仅为9.45亿份,是2012年二季度以来最低值。
营销乏力瓶颈难破
新基金发行难,基金公司头疼无解。虽然基金公司想着各种方式想要突破这一瓶颈,但无论是开拓直销、第三方销售,还是依旧使用银行渠道,都难以有明显的突破。
下半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基金公司纷纷与互联网企业结合,想创造销售奇迹,然而除了天弘基金和支付宝[微博]结合的余额宝成为互联网金融标杆性的成就外,即便是筹备了近一年的基金淘宝店,从上线以来的销量看,也没有出现任何令人惊喜的局面。截至目前,基金公司还没有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规模效应。
“余额宝是挖掘了原本没有任何增值预期的支付宝人群,给予一定的获利途径,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理财小白’。而要想复制余额宝的奇迹,基本很难。”晨星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王蕊表示,基金还是需要回归到创造持续良好的业绩这个根本,基金公司需要聚焦到团队建设、产品研发、业绩维护、优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等这些核心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