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后的一天,她在每天经过的巷子里找到了商机,她脱下正装,穿上工服,在巷子口开创了便民“小菜市”。从高耸入云的写字楼下到狭窄的老小区小巷,她却感到很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她是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又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
避开上海繁华的市场,在人多的居民区经营蔬果,有市场又降低成本
“大白菜一斤3元,西红柿一斤3.5元,豆角一斤4元,还有各种瓜类菜,都实惠卖了。”路过的居民问起菜价,摊主詹女士总是热情回答。因为她爽朗热情,很多居民都记住了她,而且都知道她曾是在南京东路步行街上高档写字楼里上班的一名小白领。
2006年,詹女士和丈夫带着积蓄,从江苏老家来到上海,他们也想和其他老乡一样,在大海创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到上海后,她盘算着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家服装店。“二三十万元连个铺面都拿不下来。”面对超出预想几倍的高昂投入,他们最初的梦想打住了。他们只好先去谋求一份职业,在上海生存下来,再创业。
她选择在离租住地不远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一家公司上班,每天干着公司杂碎的琐事。她一面工作,一面留心,寻找创业机会。期间也去打听和调查过多个生意项目,但是投入都很高,他们带来的20多万元积蓄根本算不了什么。
她每天上下班都经过宁波路岔子口的巷子,在与居民聊天中,许多居民都怀念老菜场,对“家门口的菜市”特别渴望。詹女士萌生了在巷子口开摊卖蔬菜水果的念头,但她同时了解到,也曾有人想在巷子口摆摊卖蔬菜水果,但是街道管理部门没批准。詹女士认为,该巷子不是主要交通道路,在此摆摊卖菜不构成占道经营,而且还能方便居民,于是她辞去工作,开始偷偷在巷子口摆起了蔬菜摊,一开摊就受到居民的欢迎,一天能卖出两三百斤蔬菜和水果。
她卖菜跟别人不一样,注重摊前清洁卫生,赢得顾客又获主管部门认可
从2007年到现在,詹女士在这条巷子口摆摊卖菜已有好些年头。詹女士说,别以为卖菜的都是随随便便摆个摊就可以做好生意。刚开始,他们也遭遇了街道管理部门的劝说,但是经过他们的苦心经营和改进,现在她在这里摆摊不仅已经合法,而且还带动了几个创业者到这里摆摊,已经基本实现居民“家门口有菜市”的期盼了。这么多年来,他们不断总结,定时摆摊收市,创新摆摊方法,方便居民买菜的同时照顾居民出行,也没有带来脏乱差。
詹女士说,能够在这里摆摊,她还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当时街道管理相关部门明确表示不允许在巷子摆摊,并限时让她搬走。她却说服了管理方。她先是提出一套方案,把摆摊对居民的便利和她创新摆摊方法的构思说明清楚。她还主动跟街道管理部门签订管理协议,承诺在规定的时间段摆摊,按时交卫生管理费等,自觉做好摊前三包。
为了让这个摊点看起来干净整洁有序,他们购买了规格相当的塑料框子,然后又购买大大的塑料薄膜袋,套在菜筐里,把蔬菜、瓜果分类放在框里摆卖,顾客看到了感觉干净卫生,街道管理人员看到了也放心。正是他们这样细心的举动,最后才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得以长期在这个巷子口摆卖,现在巷子里的小摊贩都学他们这样摆摊,傍晚收市时袋子一扎,什么都没剩下,巷子依然整洁干净。
“我们出门是做生意的,要得到顾客认可,还要得到管理部门认可,生意才能长久。在大城市里做生意,就要遵守城市的规则,为城市环境卫生着想。”这是普通的小菜贩发自内心的最大感受,用詹女士的话说,这个城市接纳了她,她就要好好对待这个城市。
虽说城市的生活配套齐全,但仍有创业空间,大胆尝试才有机会赚钱
不做白领却甘愿做菜贩的,这让不少人感到不解。但詹女士认为,打工是给别人做事,卖菜再怎么样也是给自己做事,这个过程你可以自己掌握节奏,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收入比打工好许多。最重要的是,她实现了创业的梦想。不管做哪一行,于人于己有利就是一个可以坚定走下去的方向。
在詹女士看来,即便是小到摆摊卖菜这样的生意,也是需要胆识和智慧的。几年前她到上海时,居民到超市购买蔬菜水果已经很普遍,当时他们也担心摆摊没人买,很多老乡也劝她别想通过摆摊卖菜能挣到钱。但她对这一带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后发现,迫切需要降低生活成本的居民大有人在,如果有比超市更低廉的购买渠道,还是有很多人买账的。她才敢大胆尝试,开始批货摆摊卖,果然吸引了很多居民争相购买。
詹女士说,“别人不敢做,我们做了,那才有机会赚钱,如果当初我们把钱都砸在南京东路步行街,我们那点钱根本拼不过人家,说不定早就血本无归回老家了。”对于今天的小本生意,詹女士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她的菜价便宜,这一带的居民都到她这里卖菜,而且很多顾客都跟她熟识了。她说,不管大上海如何发展,只要她还能在这里摆卖,就不愁没人来帮衬。
创业启示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做人的一个道理。其实做生意也类似,不要以为小生意就看不起,不愿去做。小生意做好了一样可以赚大钱。透过小摊贩的小生意法则,可以悟出:眼光独到并且敢于尝试的人,才会拥有更多创富机会。
正如詹女士所说,“别人不敢做,我们做了,那才有机会赚钱,如果当初我们把钱都砸在南京东路步行街,我们那点钱根本拼不过人家,说不定早就血本无归回老家了。”对于今天的小本生意,詹女士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她的菜价便宜,这一带的居民都到她这里卖菜,而且很多顾客都跟她熟识了。她说,不管大上海如何发展,只要她还能在这里摆卖,就不愁没人来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