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老汉拿着儿子的结婚请帖,请贴上“拒绝收钱”的字为樊老汉书写
风气调查
当地建一次房可以摆3次酒
成都商报记者采访调查得知,娶妻、嫁女、生儿、升学、建房、搬迁……樊荣山所在的泡石沟村摆酒名目众多,其中仅建房一项就可以摆3次酒:准备建时摆一次,挖好地基摆一次,房子正式建好还可以再摆一次。
一位村民表示,5月打了几百斤麦子,卖了几百块钱,却赶上好几场酒席。辛苦种粮不但没挣到钱,还要倒贴。后来自己也办了几场酒,礼也挣回来了一些。
移风易俗需要勇敢的心
有人说,中国社会就是一个送礼社会。有多少腐败假此“送礼文化”以行。即使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送礼也让很多人压力巨大,却又不得不“随波逐流”。移风易俗需要倡导,更需要有一些勇敢的人坚定地去做。
结婚不收礼,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小事,但真的能做到的人并不多,特别是在农村,我们为这家父母和这对新人喝声彩。
“自愿参加,婚事新办,拒绝收钱收物。”广元市利州区泡石沟村4组60多岁的樊荣山,专门在110多份儿子结婚的请帖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他和老伴共有3亩地,种点小麦和蔬菜,可是每年赶礼的钱都超过3000元,不堪重负。
11月1日,樊荣山为大儿子办婚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婚宴不收礼,将来也不给别人赶礼了。”这样的做法,在村里从未有过,一时间议论纷纷。
老农很勇敢
“等到别人以后办酒席的时候,我也不送礼了。”
110份请帖亲书“拒绝收钱”
关于婚宴,樊荣山和大儿子和儿媳商量,就在自家摆坝坝宴。他还印制了110多份请帖,送给亲朋好友。特别的是,每份请帖上,樊荣山都专门写上了一句话:“自愿参加,婚事新办,拒绝收钱收物。”
“从2012年年底到现在,我送礼的钱都有3000多了”,樊荣山表示,“今天办酒虽然能收钱,但这钱不是白赚的,而是相当于‘欠’的‘借’的。等别人办酒席,自己还要还回去,有时还要加倍。给钱的多少还得琢磨,给得不合适还会得罪人。”
“干脆自家办酒席就不收钱了,等到别人以后办酒席的时候,我也不送礼了。”对于樊荣山的这种想法,家人都表示支持。大儿子樊仕雄表示,自己常年在外工作,父母在家中种了3亩地,挣不了多少钱,平日里省吃俭用。不想让自己办酒席收礼,变成父亲以后“还礼”的负担。
习俗很顽固
“不带礼,咋好过来吃饭?”“请帖虽是这么写的,但是哪敢光看字面意思。”
收到请帖有人电话试探“真的不收吗”
泡石沟村的村民大多姓樊,不少人都沾亲带故。110张请帖发出去,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这是真的不要礼金,还是假意推辞?村支书樊康林说,在村子里,这样办酒席不收礼钱的事,过去从未有过。
请帖发出去的第2天开始,樊仕雄就陆续接到几个亲戚的电话,“是真的不收吗?”樊仕雄答,“你们放心来吃酒,礼金或礼物是坚决不要的。”电话那头的亲戚有些犹豫,“不带礼,咋好过来吃饭?”樊仕雄宽慰对方,哪怕只是平常来家里做客,还不是一样要做几个好菜,就当是平时一样就好。也有同学打来电话开玩笑说:“人不到,礼到行不行?”樊仕雄答,自己一直在外工作,和老同学十几年没见了,就想在这种日子里再团聚团聚,礼就不用了,只要能来就是人情。
事后,樊老汉才知道,这份请帖发出去,许多亲戚都觉得捉摸不透,是三五个亲戚商量之后,才打电话试探态度。一位亲戚解释说:“请帖虽是这么写的,但是哪敢光看字面意思。”
参加婚礼带着几百元礼金“以防万一”
婚礼当天,村支书樊康林还是带着几百元礼金赶到了,“这个钱是以防万一。”
虽然事先,樊荣山一家已经言之凿凿不收礼,但是婚礼当天,村支书樊康林还是带着几百元礼金赶到了,“这个钱是以防万一。”但是在婚礼现场,村支书才发现,这次婚宴连宴席上常有的“写礼处”都没有。
院子里立了一块1米见方的醒目牌子,牌子上大红色的纸张做底子,毛笔字写着:婚事新办,拒绝收钱收物。赶来的亲朋好友,基本上都要在牌子跟前转一圈,凝神认真地看看。
宾客差不多到齐了,樊荣山比对了一下宾客名单,收到请帖的亲朋基本上都到齐了,还临时加了4桌。11月1日12时许,婚宴开始,没有婚礼仪式,只有一位担任主持的亲友简单地说了几句祝福。
-声音
反对
办酒席花钱送礼是习俗
昨日在泡石沟村,有村民表示,一方面办酒席还是要花钱的,另外给礼金也是习俗,真的不给有时候请起来觉得“不大好”。
支持
这层窗户纸过去没人捅
而樊老汉的另一位亲属,则对这种拒绝收礼的行动很赞同。这位亲属表示:大家都是一个村上的,肩膀都是一样高。一般老百姓都在种地,一年的收入也不高,其实都不愿送礼,这是层窗户纸,过去没人敢捅破而已。
-最新消息
连赶两场酒硬是没送礼
婚宴过后,是否樊荣山在自己去吃酒的时候真的不送礼了?昨日,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儿子婚宴后,自己和老伴已经赶了两场酒席,分别是娶亲的和建房的,自己没有送礼,亲戚也一样好好的。但是在这两次酒席上,其他人还是一样送上了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