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人性的胜利
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常山越剧团。该团当年以女子越剧演现代剧而驰名全省,尤以花旦力量雄厚而著称,花旦梁燕燕、赵碧云、吕金枝为浙江越剧界一代名伶。剧团先后招收了9批学员达百余人,演出大、中型剧目近百个,小戏60多个,现代戏占1/3以上。1985年在杭州演出《吃醋封相》8场,被誉之为“浙西越剧小百花”。然而随着电视、录像、歌舞等文艺的兴起,剧团演出上座率日趋下降,剧团收支失衡,终难抗时代大潮的冲击。1987年6月,常山越剧团宣告撤销。
“为了团聚,我足足等了27年。”叶文华感慨地说,“剧团解散后,我就在常山文化馆负责编辑县志。”知道剧团成员能再聚首,他义不容辞提出亲自再修改剧本;原常山越剧团当家小生、中青年演员姜新花,再过3年就可以退休,但是为了能专心排戏,她毅然辞去了原有的工作;75岁的金锁媛导演则专程从杭州赶来……
舞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舞台下,老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感慨万千。这些演员虽然扮相不再靓丽、身段不再轻盈,但是一招一式都用尽全力。
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叶朝辉,是周志胜的好友之一,20多年来,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音乐。叶朝辉回忆,在《清官樊莹》试演成功的庆功会上,许多演职人员都哭了。27年前剧团改制分手后,很多人因为没有相应的平台而没演过戏,这次聚首,正好圆了他们的“戏剧梦”。
尽管剧团的初次演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周志胜的很多朋友还是劝他别折腾了,“重组剧团这种东西碰不得的,这不是你该做的事。不说别的,你这投进去的钱现在都看不见了。”周志胜是有过动摇的,除了钱的原因,人的精力也是有限:“我现在去公司的时间也少了,大多数时间都在排练场,只要有排演,几乎每天都是夜里12点到家的,大家都说我是大内总管。”
“要是别的事,说算了也就算了,但这事要放弃真的很难。”庆功会结束回家后,演职人员离别的场景一直总在周志胜脑海中回荡,“总觉得自己要是不做了,对那些老演员来说,太不公平,那我有的只是对他们的愧疚了。”
“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想恢复一个专业院团是件很难的事。”常山县文广新局局长毕建国说,常山县是浙江省25个欠发达地区之一,这几年经济开始有些好转,相关管理部门也在思考如何组建一个越剧团,他认为,周志胜的做法值得广泛推广,为探索文化合作新模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作为文化部门,也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周志胜有纠结但也还是乐观,他说:“过程很难,但我们还想坚持。”
他相信,坚持越剧的传承是情感与人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