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女大学生摸黑玩手机致散光 或诱发青光眼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0-16 13:43:19
  微博传闻:黑暗中玩手机会致盲?医师回应:确有诱发青光眼倾向

  10月14日是国际盲人节,在我们关注关爱盲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易致盲的不良生活习惯。最近,有微博称“黑暗中玩手机或致永久失明”,指出一些“机不离手”的“玩机族”在上班路上、公交上、饭桌上,甚至熄灯临睡前还摸黑玩手机,比常人更易得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眼科专家表示,长时间在黑暗中看手机,确实会对眼睛的黄斑部造成损害或诱发青光眼,而青光眼发展到一定程度造成视神经损坏,则可能失明。

  事例

  熄灯后玩手机大四女生左眼散光了

  微博称“摸黑玩手机是会得青光眼的,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小伙伴们,晚上刷微博要开灯啊!”长沙河西大学城大四女生李静(化名)的眼睛虽没严重到患上青光眼,但睡前玩手机的习惯着实让她后悔不已。“我周围的人80%都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李静说:“我自己临睡前上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要刷下微博才会睡觉,有时候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李静最近去眼镜店配镜,店员告诉她原本高度近视的她又涨了100度,而且左眼也出现了散光。

  长沙市第四医院眼科最近也接诊了不少眼睛不适的年轻人。20岁的大学生王杰(化名)连续几天早上起床总会莫名其妙地感觉眼睛酸胀,特别累,有时候看人看物还出现了重影。医生检查并询问了他的生活习惯后告诉他,罪魁祸首在于他经常晚上侧躺着玩手机,导致了近期视力迅速下降。

  危害

  黑暗中看手机可诱发青光眼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习惯在睡前用手机刷微博、聊天,一玩就是几小时,这样长时间地在黑暗中玩手机,对眼睛的损害是不可小觑的!”长沙市第四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黄晶介绍,在昏暗光线下用眼,确实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诱发青光眼。青光眼眼压不控制的话,会造成视神经损坏,可能失明。

  黄晶指出,黑暗中长时间看手机还会直接损害眼睛的黄斑部。“所谓黄斑,就是每个人眼底的正中央都有一个像锅底那样的结构,这个地方是眼睛看东西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它只占眼睛的大概5%都不到,但是90%的眼睛功能都是靠这里,而且它控制着眼睛的光亮觉、色觉、形觉。黄斑得了病以后,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黄晶表示,眼睛黄斑部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恶化,但如能早发现、早治疗,还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的。

  解答

  躺着、侧卧看手机都伤眼

  黄晶还特别提醒,尽量不要躺着看手机。“很多年轻人习惯在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殊不知,躺着或侧卧的姿势对眼球的压迫力都很大,容易造成视力下降,如果长期保持这种姿势的话,可能导致眼部结膜血管轻度充血,若不加以注意,可能还会诱发结膜组织的慢性炎性病变。而且躺着看手机,阅读距离比较近,视觉更容易疲劳,接受的光线及辐射刺激更强。”

  黄晶认为,看手机最好的姿势是平视,而且看了一段时间后要让眼睛适当地得到休息,若在夜间看手机,更要注意不要将手机屏幕调得太亮。

  建议

  不妨配盏低亮度灯

  长沙市第四医院眼科主任岳辉也指出,眼睛在黑暗中对比敏感度低,如果长时间在黑暗中看很亮的东西,会引起眼睛的调节系统负担加剧,这样对眼睛的损害很大。“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从一个非常黑暗的地方突然走进一个阳光刺眼的地方肯定会不舒服,此时眼睛瞳孔收缩和感光灵敏度变化太大,对眼睛肯定有很大影响的!同样,若在黑暗中看手机,毋庸置疑,手机屏幕的亮度肯定大于周围环境的光,眼睛一时间适应不过来。在同等光度下看物体会觉得自然一些。”

  岳辉建议,为了降低眼睛的负荷,可把手机屏幕的亮度和色泽尽量调得柔和一点。若能在房间开一盏低亮度的背景照明灯,缓和一下屏幕和背景环境间亮度的差距会更好,这样可以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

来源: 红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