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名字一直与“传奇”划等号。在外界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英语专才,而俞敏洪却自曝,他这个“英语专才”在数学方面则差的离谱,高考数学最高一次仅考了14分。在《杨澜(微博)访谈录》特别节目之《正青春》节目中,俞敏洪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专才”经历,并告诫年轻人,读大学,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把专业学好,二是多读书。”
众所周知,俞敏洪是英语起家,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英语专才,数学方面却差的离谱。俞敏洪描述,自己参加高考时,三年高考数学最高分没超过14分,“我参加了三年高考,第一年14分,第二年5分,第三年4分,如果高考要求每门课我都会,最后的结果就是每门课都不会,所以幸亏当年数学我不用考。”俞敏洪认为,他今天之所以能成为英语方面的专才,全部归功于当时的教育制度,“当年我们参加高考时,高考要比现在更加人性。为什么呢?因为那会儿数学不算在总分里,坦率的说如果说当年高考数学算入高考总分的话,我现在一定是一个农民,因为我绝对考不上大学,我数学从初中到高中,从来就没有及格过。”因此,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台上,俞敏洪再次呼吁起他多次提到的话题——中国教育体系的改革。用俞敏洪的话说,因为只有这样,专才才能更早的暴露出来。
俞敏洪介绍,直到1983年,高考要求考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要考数学,谈到专才与通才的话题,俞敏洪认为教育政策在这方面起到引导作用。他用自己举例,“就我们个人而言,其实通才和专才不矛盾。人一辈子一定要有一个专业,你可以得心应手的去做。比如说万一我新东方有一天倒闭了,我还有20年的英语学习的功底,我可以回到某个大学去做个大学的英语老师,这个就是专才的好处,就是当你有了一个你能够应用自由的专业的时候,任何时候你有一碗吃。”
既然这样,所有人都去当专才就好了?对此,俞敏洪也犀利的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专才都能做出巨大的成就,因为“他的思维多角度能力没有”,因此,俞敏洪借由《正青春》这个平台,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们提供了两条忠告,“读大学时,两个东西最重要。一是要把专业学好,第二就是要多读书,多读智慧书籍,人文,历史,地理,哲学,政治,经济的书籍让你这个思路广泛起来,这样你未来走进世界上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场所你都能够知道,用什么样的思维来应对你这样的岗位,使你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