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房产频道_2013 > 房产新闻
限or不限,90平方米差价70万 限价商品房,谁的蛋糕?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26 08:10:50

 

  【正说】

  “不要反对一切,屌丝也能有春天”

  Warboy(网友,在水木BBS上,该网友发帖称给“屌丝”一点信心):最近老有人说限价商品房是体制内福利,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些说限价房是体制内福利的,不知道你们究竟有没有了解过限价房。目前卖过的两个限价房项目,一个是长阳国际城,一个是梧桐苑。符合北京购房政策就能购买,连家里已有一套房的人群也能购买。

  我有很多朋友都买到了这两个项目,购房的时候都是刚刚工作两三年的小年轻,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体制内。事实上,长阳国际城最后开盘的800套,连二套房的人群都通知去选房了,因为首套房人群都选房完毕了还有得剩。而梧桐苑也是,3000套房一次性开盘,想买的人都能买到。

  有人说200万元的房子是保障人群买得起的吗,但是这个房子根本就不限定购房人群收入的,首付60万,两口之家多凑凑一般还是能凑出来的,再说了,不还有沙河限价一万四的地块吗,80平方米的话,总价110万元左右,首付30多万就行了。有钱就买好的,没钱就退而求其次,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只要肯关注相关楼盘开盘信息,能买到的几率还是相当大的。

  王博(化名,“两限房”业主):我觉得现在网上有种倾向,就是什么政策一出来,大家立即就反对。这个倾向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但我觉得这毕竟是虚拟世界里的人,跟生活中现实人的思路还是有不同。我总觉得,看到一个政策出台,应该会想到,这个政策能不能有利于自己,说难听点,我能不能利用一下这个政策。

  比如说10年前的经适房,确实政策有些问题,但你不能否定,还是有很多人从中得到了帮助。如果当年不买经适房,其中有些人没准到现在也要租房住。所以我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觉得,不要反对一切,屌丝也能有春天,关键看你能不能把握。

  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刚开始“两限房”政策出来,也有很多人说这个不可信,都是给有背景的人准备的,身边有很多需要房也有资格的人,就是不申请。但我当时就让爸妈提交了申请,最终也顺利买到房,我们也没有什么背景啊。

  现在限价房还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就劝我身边的人,如果有需求,先试试再说。

  【隐忧】

  “公开所有购买者,就能防止走后门”

  希望之下亦有隐忧,早在2006年,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商对于限价商品房的热情并不乐观。追求高收益的开发商,是否会用“低价低标准”操作限价房项目,也很难预料,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增加许多行政审批管理职能。

  事实也印证了这种隐忧,北京房山长阳国际城限价房项目落成后,就出现过“学区”争执。各地业已建成的“两限房”项目中,也屡曝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应如何预防,出现问题如何解决,亦是限价商品房面临的挑战。

  彭海(海淀区居民,关注保障房项目):限价商品房对于我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因为保障房真的摇不上号,而且现在“四房合一”了,政府的意思,就是先用公租房过渡,再转向“两限房”或者其他形式。那我宁愿多借一点钱,直接买一套归自己的房。

  其实今后能不能卖,卖了要交多少钱,这个我还真不太关心。我比较关心的是两点,一个是房子的质量,听我买了两限房的邻居说,两限房的质量普遍很一般。而且你去找开发商,开发商一般的回应都是“觉得不好你可以退房”,这种完全是在推脱责任,我觉得既然这次已经明确是商品房,这方面应该严格控制。

  另一个是出租问题,据说限价房以后规定,几年内严禁出租,我很支持。但能不能执行,我很怀疑,希望政府可以给个承诺。

  陈女士(石景山区居民):我比较关心,选房能不能公开。现在市面上,定向销售的房子还是有的。比如我老公他们单位,前一段就在昌平那边搞团购,据说那一片的商品房,都只定向销售给周边企业员工。只可惜房子实在太贵,我们买不起。但我打听了一下,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国企、央企,你说里面有没有猫腻呢?我就怀疑。

  所以这次搞限价商品房,开发商会不会也搞个名堂,需要那个将要出台的管理办法明确一下。我建议公开所有购买者的信息,这样就能防止走后门。买房已经享受了优惠,公开一下,正常的购买者也会同意的。

  【围观】

  救助“中等收入”有失社会公平

  邹琳华:在限价低于市场价的条件下,这中间存在巨大套利空间。谁能买到自住型商品房,谁就获得巨额现金补贴。既然都是补贴,为什么不取消限价,再直接拿钱给购房者,以便公开和监督?如果非要采取限价的方式,只有完全封闭运行禁止租售,才能堵住黑洞。

  芋头老参:这样的限价房相对于周边的真正商品房,极有可能存在较大的价格差,这样的限价房如果对于中低收入者“人人有份”或许不会有较大的社会反响,他们都需要适当救助嘛。可低工资人群一万一平方米也买不起,中等收入买得起,光救助他们又有失社会公平,且不说有权者寻租窃果实了。

  林松立:以前是每年千万套保障房,现在是限价房。最可笑的是,我看到很多资深人士据此分析房价。当年保障房计划公布时,他们分析这分析那,就忘记了一点:有时别把政策当回事。

  地产策神李柏:限价房如果限最高价,往往纵容了企业,于是定价会尽量往上限靠,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双限法”也许更科学,既限单价、又限总价,甚至应该限利润率。(主笔:吴楠)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