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淘起二手书、经典库存书
意外!年轻人成“老书”大买家
记者孙戉摄
这两天尽管连续下雨,但正在举办北京国际图书节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广场上依旧人流不减,现场甚至时常“上演”老年夫妇相互搀扶、同逛书摊儿的动人场面。和往届图书节、书市有所不同的是,本届图书节,年轻读者成为“老书”大买家。
顺着几排图书大棚一路走过,书店、出版社的展位一字排开,颇有气势。图书节举办4天下来,中国书店二手书摊儿聚集的人气始终最旺,男女老少,都在书摊儿前静心翻看。有的书皮早已泛黄,甚至还夹有图书馆卡片和个人读书心得,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其生命力。中国书店副总经理张子林说,中国书店货源充足,光是二手书就运来了两卡车,足有两吨重。
在埋头精挑细选的读者中,年轻人显然比往届多。周日图书节开幕当天,年轻读者大约占到七八成,而工作日期间也达到一半,二手书主力购买人群由白发人构成的现象已不再。
戴着眼镜的汪涵聪,一脸斯文,手中抱着的一大摞二手书,有16本之多,《装潢设计》、《多少恨》、《俄罗斯民间故事》、《魔指环》、《柬埔寨民间故事》、《伦理学纲要》、《荆棘鸟》……其实,这些二手书和他的专业一点关联都没有,他是首都师范大学物理学博士。16本书不到100元,汪涵聪显然很满意此次淘书之行。那本《多少恨》是1987年3月首次印刷的版本,还包着牛皮纸书皮和华北电管局图书馆藏书的印章,收录有张爱玲的三部中篇小说。汪涵聪说,这是他日后必看的一本书,而其他几本会挑选着看,只为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
曾经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十万个为什么》同样是二手书摊儿的抢手货,一位年轻的爸爸就买到了1970年至1976年出版的第三版《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三本,“看看过去年代的科普书挺有意思”。
知名出版社带来的经典库存书同样是读者“淘金”的重点。在三联书店展位,该出版社已不再出版的“孤独星球”系列图书几百本,全部在展台上铺开陈列。挤在这些书跟前的无一例外全是年轻的背包客,面对市面上绝版的三联版“孤独星球”,背包客们一阵骚动。“有《陕西》吗?”“有《尼泊尔》吗?”书店工作人员耳边不时传来询问的声音。
“这是他们最后的库存了。”背包客张小天一边忙着挑选“孤独星球”,一边说自己去过内蒙古、新疆、四川,但还是要为接下来的旅游攻略备足“粮草”。仅仅几分钟,张小天就一举买下《法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非洲》、《埃及》、《四川和重庆》6本书,这些图书尽管是库存书,但崭新如初,而且有5折的价格优势,“这些地方迟早都要去,先研究一下。”关于老版本的旅游信息肯定存在陈旧的问题,张小天似乎并不在乎:“基本信息应该不会变。”
年轻读者甚至成为经典国学读物的购买大户,这在以前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30岁的张永瑞跟前摆了一堆精装书,这些书都是中华书局的库存书,但全是真正的宝贝:《全唐诗》、《永乐大典》、2011年版的《资治通鉴》以及线装书《三国志》。张永瑞买的这些书,有的是给同事代买的,有的自己留着看。他说,读史让人明智,这类书让他获得的收益实在是太大了。
年轻人偏爱“老书”,在图书界的专家看来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谁说年轻人只钟爱游戏、动漫、电脑?年轻人的购书热情给我们信心,优秀纸质书的魅力一定恒久远。”资深出版人刘明清说。
相关新闻
图书节“吹”进雪域高原风
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昨天迎来拉萨主宾城市主题日活动,“爱心传递”图书捐赠活动、首发《西藏百科全书·拉萨卷》,以及精彩纷呈的藏族歌舞表演,让读者更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
拉萨主宾城市展区充满了浓郁雪域风情,栩栩如生的图片再现西藏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以及庄严肃穆的喇嘛庙。而在书籍、音像制品展区,400余种历史、人文、宗教、艺术生活等方面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从不同角度诠释着西藏的文化之韵、精神之魂。一位读者站在书架前,拿着一本《生死的幻觉》聚精会神地看着,全然忘记了肩上袋子的沉重。他叫李明华,是一名大三学生,特别爱看有关西藏的书籍,已经断断续续买了十多本。
唐卡艺术还是头一次展进图书节,“免塘派”、“噶止派”、“噶当派”、“堆秀”等各大派别的四十余种唐卡,将唐卡艺术的精华进行了集中呈现。
拉萨展区还集中展出了五十余种藏香,而最为著名的是尼木藏香。据专家介绍,尼木藏香被称为雪域第一藏香,源自公元七世纪,它不仅承载着1300年以来古老的尼木藏香文化,而且见证了尼木藏香制作技术水平的全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