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不留书面作业:一所小学转身后的柳暗花明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8 10:29:20

 

  360°圆桌式研讨:突围分科教学

  当下,每一门学科似乎都有各自“完整”而“独立”的体系,每一门学科都遵循着“自以为是”的教学规律,学科之间有一道天然鸿沟。但是,活动类作业却不屈从于分科教学,而更多体现为跨学科性,是开放的,无学科边界的。宾虹小学在无书面作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学科整合的重要性。从2012年秋季开始,学校在各年级选取试点班尝试360°圆桌式研讨,即在现行任课老师分学科研讨基础上探索如何将不同学科内容整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举取得了很大成功,2013年4月,全校44个班级全面推广了360°圆桌式研讨。

  所谓360°圆桌式研讨有两层涵义。一是360°看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语文、数学成绩不好,但在体育场上却生龙活虎;有的学生是数学尖子,但在语文课上却经常心不在焉;有的学生科学课上思维火花不断闪烁,但换一门课程就判若两人。单一学科的师生接触,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认识偏差甚至是偏见,360°圆桌式研讨为老师全面了解学生、更好地因材施教提供了平台。另一层涵义则在于不同学科的整合。一方面,活动类作业需要不同学科的配合。例如科学探究类作业中的观察日记就需要语文老师的介入;另一方面,不同学科教材之间时常会有重复与交叉。例如一年级语文要教“前、后、左、右”等生字,而数学教材中也有教方位的“前、后、左、右”,如果两者整合起来,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宾虹小学的360°圆桌式研讨已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安排,通常会在每月月初由班主任牵头,各学科老师坐下来交流本月各自学科的教学思路与内容,商讨学科间有哪些内容是可以相互利用或加以整合的。例如,语文课要学某篇课文,音乐老师可否在音乐课上配合教相关的歌曲,美术老师可否配合起来画一画;科学课的内容可否成为作文教学的基本素材,以便充分利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亲历体验。学校每周还有一次各任课老师共同听课的安排,让各学科老师有机会全方位观察学生。通过这种360°圆桌式研讨,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相互协作,相辅相成,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基本形态。例如,老师会将科学课的“种豆豆”与数学课的长度计量单位进行整合,通过豆豆不同的图形搭配,延伸出数学课的许多知识点。

  360°圆桌式研讨是一种全新的教研理念,是在无书面作业改革中催生的教师专业成长新形式,值得认真研究和重视。

  三七课堂:无书面作业倒逼课堂改革

  在无书面作业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为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产生了大量亟待利用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也必须同时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一理念,否则就成了“两张皮”。为此,宾虹小学着手改革课堂教学,探索“三七课堂”模式,即从课堂40分钟时间里截取10分钟,用于前3分钟学生演讲和后7分钟当堂练习。因为该校自建校以来课堂教学就一直实行留最后10分钟完成作业的做法,所以改革重点就放在了前3分钟学生演讲这一环节上。

  以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为例。前3分钟学生演讲内容有数学名人的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小难题等,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准备前3分钟演讲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不仅数学学习的氛围空前高涨,并且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大大增强。老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喜欢说了,更喜欢讨论了。一位老师在总结中这样写道:经过上学期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发现学生对“三七课堂”中的这三分钟讲学充满了浓厚兴趣,虽然有的学生结结巴巴不能表达到位,但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很大的乐趣,各种内容的演讲,开拓了学生视野,也吸引着学生讨论争辩的热情。有几次因为时间冲突,学生们准备好了不能一展风采,就会不停地追着问老师,“老师,明天可以讲了吗?”

  目前,宾虹小学“三七课堂”的改革还处在探索初期。许多老师已经感觉到,只有3分钟的学生演讲时间太少了。因为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情况下学生要将问题解决的思路阐述清楚就不止3分钟,况且他们还会时常发生争辩。因此,究竟是“三七课堂”还是“五七课堂”抑或是“十七课堂”,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不管怎样,前3分钟学生演讲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确有“破冰”意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