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我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他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我不指望他们经常来看我。我不给他们添麻烦,有事情一般都自己想办法克服。这里老人多,大家可以说话交流,我不孤独。”
渝中区桂花园老人福利院83岁的老婆婆陈正雨说,自从住进福利院,既不洗衣服,也不煮饭,做卫生,生活轻松了许多。她的5个子女有4个已退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轮流前来探望,在大渡口退休的二女儿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给老人打来问候电话。
“老人们其实愿望很简单,并不一定要子女们每天每周都来探望,只要子女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了,有时间尽量来探望一下,陪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叙叙旧,老人就会高兴一整天。”
渝中区两路口红叶敬老院负责人刘开惠。
“对于子女们来说,距离和工作是决定探望频率的主要原因,‘常回家看看’并未改变子女们的探望安排。”
渝中区健康路健康养老院负责人李正棋。
子女距离和工作
决定探望频率
“以房养老”是指老人通过抵押房屋产权,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日前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此前,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试点并不顺利。推行“以房养老”还需迈过几道坎?
观念之困
九成老人房留子孙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传统观念下房产寄托了家庭太多情感,多数人过不了观念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
上海民政部门调查则显示,高达90%的老人拟将房产留给子孙。
建议:社保专家表示,观念的转变需要加大对“以房养老”这一新的养老方式的正确宣传引导。“同时这也是一种个性化选择,可先从失独和丁克家庭做起。”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孟晓苏说。
保障之困
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对于赞同“以房养老”模式的老年人,方式不是问题,保障才是障碍。家住北京西城区的老杨略带顾虑地说:“如果卖了房子持币在手,但没有合适的养老机构,岂不还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65万张,平均每50个老人不到一张床。
建议: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傅旻认为,中国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大养老机构建设,补充资源短板。“可以从税收优惠、简政放权等方面着手降低民资进入养老行业的门槛。”
操作之困
老人担心机构畏难
“以房养老”实则是一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牵涉到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然而,无规可依、风险顾虑,及业务各自为营为最大障碍。
一位评估人员说:“不是没有热情做,而是现在缺乏统一平台,业务割裂太严重。”
建议:王振耀等专家表示,政府应当搭建好房产评估、政策咨询、纠纷仲裁等机制,并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保险初期,对申请人和经营机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对于出现房价波动,引入由政府主导的保险机构或市场化保险公司来分担风险。目前亟须建立相关的批量交易平台。
政策之困
房屋权属变更咋办
对金融机构而言,当老人将房产抵押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大都已经不多,一旦房价波动下行,保险公司或银行的给付能力有限,风险也较大。如果再发生国有土地使用权依法提前收回,双方当事人都会受到很大损失。
建议: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介绍,在发达国家,按揭养老有成熟的运作方式。特别是对房产评估环节,有中立的权威专业评估机构负责房屋价值的评估,既能照顾到老人的利益,也能保证金融机构的合理收益。如果出现房价波动,还有一种由政府主导的保险机构或市场化保险公司来分担风险。
有意愿推出以房养老产品的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普遍希望,国家早日明确70年产权到期后的处置办法。
据新华社
渝中区健康敬老院,一位老人正在艰难地下楼。
重庆晨报记者胡杰实习生黄敬坤摄
以房养老怎么算?扫描该魔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