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俱乐部
乌龙茶加柠檬水变白水?专家:疑为三价铁溶液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7 13:53:02
  在视频中,一个人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四分之三杯某日本品牌的瓶装乌龙茶饮料,接着倒入同一品牌的瓶装柠檬水。奇妙的是,乌龙茶在跟柠檬水混合的瞬间就开始自下而上的褪色,不到5秒钟的时间,一杯深褐色的乌龙茶已经变成了和凉白开看起来没有什么差别的无色液体。镜头随后推至变色乌龙茶的近景,那杯液体看上去没有丝毫杂质。

  这段柠檬水“美白”的视频把一众网友都看得目瞪口呆,大家纷纷在微博上发问“柠檬水,你究竟把乌龙茶怎么了?”网友“兔小子”评论:“以前听说柠檬能美白,没想到这么厉害。”还有网友“minine”调侃:“这分明是洗衣粉广告啊!”大部分化学专业的学生也在贴吧和微博中表示,这应该是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网友开始对视频的真伪发出了质疑,主要怀疑乌龙茶瓶子里到底是不是真的乌龙茶。“你把声音开到最大,就能听到开乌龙茶那瓶时没有开Vitamin C那瓶时的清脆的声音,表明那瓶不是新开的。”果壳网友“默识先生”这样回复,另一名网友“jefffire”则买到了同品牌同包装的乌龙茶饮料,对比后发现,自己买的乌龙茶饮料明显比视频中的乌龙茶颜色浅很多。

  专家观点

  专家怀疑视频中乌龙茶为三价铁溶液

  柠檬汁到底能不能让乌龙茶变成透明液体?就此,记者咨询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她与部分网友的观点较为一致,对瓶子中到底是不是乌龙茶持怀疑态度。朱毅解释说,视频中的变化肯定不是酸碱中和反应,茶中的多酚类物质与柠檬酸结合有可能产生新物质使色素有所沉淀,但是这么剧烈的反应可能性非常低。朱毅说,自己的学生蒋岚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绿茶中加入三价铁,使其变成黑褐色的“乌龙茶”,再加入草酸等还原性强的物质,黑褐色就会变成浅绿色,形成还原效果。但是茶叶中的显色物质并不是金属成分,而是叶绿素等抗氧化成分在发酵中形成的颜色,如果没有人为添加其他物质,从理论上来讲想要把茶叶中的显色物质还原并不那么容易,视频有可能是利用了上述实验的“障眼法”实现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朱毅认为,视频的真伪还有待正规实验的验证。

  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乌龙茶加入柠檬水之后是否会褪色变为透明液体。

  实验器材:乌龙茶瓶装饮料若干瓶、柠檬水瓶装饮料若干瓶、柠檬两颗、玻璃杯两只

  实验一:乌龙茶+水溶C100

  实验结果:颜色变化不明显,没有褪色

  实验开始,北青报记者准备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玻璃杯,各倒入大半杯的乌龙茶,此时两只玻璃杯中的液体呈现出比视频中液体略浅的深红褐色。然后,北青报记者在其中一杯加入了一些略呈乳白色的水溶C100饮料。这时,杯中两种液体的混合物比另一杯没有加入柠檬水饮料的乌龙茶颜色略浅,呈现出浅红褐色,除了略显浑浊外,变化并不是很明显。

  等待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柠檬水饮料与乌龙茶的混合物也没有像视频中演示的那样,变成纯净无色的“凉白开”。

  实验二:乌龙茶+鲜榨柠檬汁

  实验结果:颜色变淡但效果不明显,没有褪色

  在第二个实验中,北青报记者选择了两个新鲜的柠檬切开,挤压出汁液,然后倒入玻璃杯中的乌龙茶。倒入的鲜榨柠檬汁虽然不如柠檬水饮料多,但是乌龙茶的颜色迅速变为了深黄色,类似普通蜂蜜的颜色。与兑水稀释过的乌龙茶对比,加入鲜榨柠檬汁的乌龙茶颜色明显要浅一些,也出现了浑浊现象。不过,即便是倒入鲜榨的柠檬汁,乌龙茶的颜色也没有像视频中演示的一般,迅速变得纯净透明,反而在经过一个下午的搁置之后发生了氧化反应,颜色更加深了。

  实验三:乌龙茶+维生素C片

  实验结果:颜色完全变化,维生素C结块

  在果壳网上,有网友猜测,这样的反应结果跟柠檬酸关系不大,有可能是柠檬中的维生素C在起作用,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北青报记者在其中一杯乌龙茶中加入了某品牌天然维生素C片的粉末,搅拌均匀之后发现,加入维生素C片的乌龙茶与没有加入维生素C片的乌龙茶在颜色上没有任何区别。经过一个下午的沉淀后,其中一杯乌龙茶中的维生素C片粉末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结块。

  实验四:冲泡绿茶+鲜榨柠檬汁

  实验结果:颜色完全没变化

  除了乌龙茶饮料外,北青报记者还尝试了现泡绿茶,发现在龙井茶中加入鲜榨柠檬汁之后,龙井茶的颜色并没有任何变化。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