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奇效不有危险不
中医专家周靖表示,拔火罐都是利用负压原理。理论上来说,火罐的大小对理疗效果来说没有必然的联系,效果几乎都一样
有危险不
店主杨先生说,使用大罐得十分小心,如果动作不娴熟或者太慢,很可能将顾客皮肤烫伤
一般拔火罐都是用小型玻璃罩杯,可你见过堪称“泡菜坛子”的大型火罐吗?近日,达州一张“坛子”拔火罐的照片在网上火了起来。这样拔火罐到底科不科学?是不是坛子越大,效果越好呢?成都商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不是每个人都能拔
日前,成都商报记者在达州南外民乐街找到了这家用“泡菜坛子”拔火罐的中医按摩店。“你也是来看大火罐的?这几天看稀奇的人很多。”店里一名按摩师告诉记者,还有人专门来体验大火罐的效果。
“刚开始大罐不被人接受,有些人一看到这么大的罐子吓得拔腿就跑;不过近一年来,有些人还点名用大罐。”店老板杨先生说,在使用大罐时,得十分小心,罐内起火后,要迅速将其贴在顾客的腰部、背部,如果动作不娴熟或者太慢,很可能将顾客皮肤烫伤。在杨先生的店内有3名按摩师,只有他一人敢使用大罐。
“拔这种火罐的人要考虑年龄、性别、受量度等。”杨先生说,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体质虚弱的、心脏不好、肾气不足等都不能拔,“本身拔火罐是不能治病的,只能起到调理作用。”
这种火罐外观有专利
在小店里面,记者看到大中小3种规格的陶瓷罐。大陶罐的口径约15厘米,罐身的最大直径约30厘米,看起来真的像泡菜坛子。“这可不是‘泡菜坛子’,是用泥土烧制的陶瓷罐,从陶瓷厂定做的。”杨先生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他们的陶瓷罐和泡菜坛形状差不多,但没有盖子;而普通的泡菜坛坛口外有坛沿,上面有坛盖。
杨先生介绍,从1998年开始,他就在北京跟着一名叫“杨大罐”的亲戚学习中医按摩技术。这位亲戚学了20多年中医,于2003年在北京开了一家中医按摩店,使用大罐给顾客做理疗服务。因为火罐外形特殊,他们使用的大罐还申请了国家专利。3年前,杨先生回到达州开了这家中医按摩店。记者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得知,杨大罐在2006年为这种罐子申请了外观专利,2007年获得国家专利并注册商标。
“这个大火罐是在多年从医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学总结发明出来的,也算是突发奇想。”近日,该专利发明人杨大罐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之前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火罐,这个大罐是在原有火罐的基础上改良加大的。当然,这个大火罐不是每个人都能用,要有专业的技术,因为有一定的危险度。
大小火罐效果几乎一样
“现在用的火罐大多是竹制或玻璃材质做成,口径一般都在5厘米以下。”昨日,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医专家周靖指着医院使用的火罐,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目前他们医院玻璃罐都用得比较少,因为玻璃罐容易破碎,时间长了还容易致皮肤起水泡,大多采用竹罐,比较安全。而像杨老板店里用的大罐很少见,医院基本不用这一类型的火罐。
“无论火罐大小,原理都是一样的。”周靖说,拔火罐都是利用负压原理,像这样大型的陶瓷火罐、泡菜坛也可以拔。按照中医理论来说,火罐的大小对理疗效果来说没有必然的联系,效果几乎都一样。“如果里面的火足,确实大罐比小罐的吸附力强。”小罐更容易吸附在皮肤上,拔取都比较方便,也比较安全;而大罐只能用于臀部、腰部、背部等一些面积较大的部位,不容易吸附,易掉落。如果技术掌握不到位,还容易烧伤皮肤,要慎用。
历史
陶罐疗法可追溯至清代
成都商报记者查询了相关史料,咨询了中医学专家。据其介绍,火罐疗法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拔罐发展到清代,有了很大的突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有人已将陶罐用于拔火罐祛风寒,火罐由窑户专门烧制。有特定形状的陶瓷专门器具已在市面上销售。清代还正式提出了“火罐”一词。
周靖认为,拔火罐的技术相对简单,这种大罐疗法在古代也已有了。以前他在达州的农村地区也见过用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坛子拔火罐的,这都是民间流传的一些“土办法”。同时,他也曾在乡镇上见到,有江湖游医用这样的坛子拔火罐,当然也能起到一定的理疗效果,这也是有一定根据的。